最近在读的人类学书籍中有很多有趣辩证的哲学观点,如差异观,关于符号学提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断裂,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通俗来讲,”能指“指意义的预示单位,可理解为主观赋予的意义与理解,”所指“则指内容事物的客体,可理解为客观物质的本身。)这些学术性专业语言太晦涩,书中拿”榴莲的滋味“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举例,榴莲本身的滋味即所指,而人们用语言所形容的榴莲滋味则为能指,但二者绝不是等同的,因为榴莲本身的滋味与语言所形容的其滋味并不相同,且不同的人对榴莲滋味的形容也是有差异的。这也就引出了一个观点,即体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即使是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因其成长与生活环境不同,社会阶级地位不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不同,他们对同一件事的体验感悟也会大相径庭。这便需要我们学会互相尊重与包容,承认差异性。“文化相对论”中特意指出,文化相对论从未强行要求我们必须认可同意他人的观点与表达,但是我们起码要尊重别人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坚持自己的立场。
这些看似深奥难懂的学术观点,其实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不出家门,也可尽知天下事。很多以前不被大家注意或没有渠道发现的奇闻逸事,现在随时都可以上热搜,全民皆知。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引起全民热议,但是不同阶层不同阅历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并不相同。我们尊重支持在政治立场正确,不破坏社会风气,不侮辱诋毁他人等这些原则基础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同时我们也不能强求所有人都要认可自己的观点,这种自我中心论的思想就如同以前的“欧洲中心论”一样偏激与霸权。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认识世界,倾听他人观点的平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去听百家意见,理性进行讨论辩论,以开放的姿态博采众长,而不是禁锢在唯我思想中固步自封,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