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上周开始读,读了一个多星期,昨天早上读完,通读的。这本书虽然是IT领域,但技术性不强,属于大众读物。一句话来概括,讲的是IT各大巨头公司的兴衰史,并谈了这些公司是如何站在了风口浪尖之巅,又是如何在巨浪的革命中被淘汰逐渐衰落。其中,有些公司难逃生命周期规律的命运,也有些公司把握住时代的命脉,至今仍然基业长青。
刚读的时候,感触是读这本书读晚了,应该早点读。先介绍下作者吴军博士,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0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于Google和腾讯,在谷歌任资深研究员,在腾讯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硅谷之谜》、《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来自百度百科)。个人认为,吴军博士的书都值得读,可以放心去读。从吴军博士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止专于一域的人,文理兼通,很强。
现在来谈谈从这本书中的一些心得,总的来说,分以下几个方面:未来趋势的敏锐力比实干家容易胜出;技术有时候主导不了市场;创新不一定非要创造;让重复的工作一次性解决。
(1)对趋势的敏锐胜过实干家。微软的盖茨和苹果的乔布斯的一次双雄对话,那一年他们都是26岁,盖茨就看到了操作系统的未来——桌面化操作系统。在微软还不强大的时候,盖茨潜伏着,足足等了十年才实现他的野心,建立了IT领域的罗马帝国。有一句话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企业来说,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就是市场是否有潜力,就是在近期内如何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度最高。世事无常,当前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不代表一劳永逸,别的企业的技术可能会革你的命,就像谷歌的Android系统一出,诺基亚瞬间倒塌。保持一个企业有持续的发展力量,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掉没有市场力的方向,转而投入新的方向和趋势关联的业务上去。保持变化的眼光,才能具有洞察未来趋势的睿智。一条路走到黑,就走到黑暗。
(2)技术不代表一切。技术强不代表就能成功主导市场,就像书中的网景公司与微软的浏览器之争,对互联网入口的控制。网景在技术上完全比微软强,但网景在灵活性和模式上远远输给商场老道的盖茨,一招捆绑系统就干掉了网景。单调的发展和商业模式,会让企业在竞争中不具有竞争力。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完善的商业模式,以及推广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无疑,盖茨的微软是一个这样的企业。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全面发展才能持久弥新,还要有足够完善的生活模式(类似商业模式)。我把生活模式比作商业模式,也包括企业管理,生活中对时间的管理也同样至为重要。拿时间管理来说,先做完最重要的事,再处理不重要的事;把一些事集中起来处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在这一刻不想下一刻的事。这些都会使一天中产生的价值比较高。有几次都是加班很晚,结果第二天精力枯竭,效率也很低,得不偿失,也走不远,还伤身体。
(3)创新不一定要创造。我们都要学会利用现有的发明和工具,来改善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创造出并普及起来的东西一定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的,为什么不利用呢?这点上,我个人有这个缺陷,而我女朋友就善于这点,经常会买些新的玩意,用上之后方便很多!今后需要改进。就创新而言,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产生的所有技术都不是首创的,但是他能在其基础上改造并创造出一个极致的产品,他懂得集成的魅力。所有的创造和创新都具有偶然性,靠创新开创一个时代,是不靠谱的。现在都讲用户体验,当然包括的很多,效率、美观、交互性都很重要,总之就是方便了生活。这是一切产品应该立足的原点。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全方位集成的能力,才具有打造一流产品的实力。
(4)让重复的工作一次性解决。多少跟前面几点有重叠。对于一个IT从业者来说,如何让一次的工作就能解决众多问题,是最基本的素能。Google能够成为互联网的霸主,原因是他有一套全自动的广告投放系统,这个系统一旦运行起来,就基本上不用怎么维护,所有的事情都由它完成。还是模式,一个模式可以解决众多问题,这样的模式能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
这里不细展看书中的内容,只从大的方面分享以上几方面的体会。很多也都忘了...涉及的公司有很多,英特尔、微软、苹果、惠普、IBM、朗讯、GE等。书中还有大量的内容介绍硅谷、斯坦福大学的传奇,硅谷有其神奇的魔力的原因,斯坦福大学也有其传奇的原因。硅谷的灵魂是创新,斯坦福的传奇是科研企业一体化。
总的来说,所有的企业要想把握住时代的命脉,做到持久健壮地发展,必须有好的发展方向,不能远也不能太近;还必须有配套的商业模式,尽可能地高效率运行的模式。而把握这一切,都要把功夫下在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上,只有普及大众的市场,才是大市场。
——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