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孩子应该读四年级了,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分水岭,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摆脱了一到三年级时候对家长的依赖,慢慢产生了“我可以独立学习”的强烈意识,四年级开始,学习的知识也会增多加难,因此会出现“自我意识”“自我抗争”“学习难度”之间的相互分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固化,这个固化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小学前三年没有良好陪伴与科学培养有关系。
当然,过去了的三年想追也是追不回来的,任何人只有向前看。因此,家长和孩子都要有“向前看”的意识,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作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阶段都是可以“亡羊补牢”的。只要坚持,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样可以培养好。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孩子现在14岁,也曾在四年级时候遇到过类似问题,现在初二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1、亲密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父母都是有较强依赖和依恋的,只是到了这个似大非大的“尴尬”年龄,他们对家长的亲热就似乎没有那么主动,他们会不好意思,所以家长不要以为他们是不愿意或者是已经独立了。因此,家长还是要多抱抱孩子,多和他聊天,有时候还可以和他一起读书、跑步、看电影等等。让他知道你永远会陪着他,永远会无条件的爱着他、接纳他。
2、沟通法
在陪伴的过程中,引导他说说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兴趣,再聊一聊自己的学习。只要他愿意说,就说明他信任你,喜欢和你分享,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什么都不和我说!他一开口就和我吵架?我根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引导他跟我沟通!
其实,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要与孩子沟通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也不需要有专家似的引导方法,你只需要做到愉快的、专心的倾听;真诚的、鼓励的认同就可以了。
倾听很容易理解,做起来有些难度,但只要有意识锻炼,相信家长们是能做到愉快、专心的倾听。而这个认同,对于广大父母来说,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父母总会有一种“我是长辈,我懂得比你多”的心理,或者说白了就是家长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心理”,因此,很难做到真正的认同。要做到“认同”,肯定先放下自己,尽量与孩子“平视”,就把自己也当做一个十岁的孩子。另外,要做到认同,就是要做到孩子说完后不反驳,看着他的眼睛做一些回应,如“嗯,哦,原来是这样啊!”
很多人又会有疑问了,难道孩子明显错误也不纠正吗?那怎么教育得好,不是越错越离谱!稍安勿躁,倾听与认同只是第一步,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把你当做朋友,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时候家长就得引导了,首先,与孩子共情,说出他对这个事情的感受(感觉真是有趣或者真的挺难,真让人不高兴),然后把问题抛给他思考,比如:你的朋友是这样做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的这个做法如果换成你的朋友又会怎么做?当孩子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家长只需继续倾听和认同即可。最后,如果通过提问孩子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那是皆大欢喜,你表现出赞赏就好,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如人意,那你就自己再出马。抱着孩子(或看着孩子)把你遇到过这样的事,(编故事,把孩子遇到的事迁移到你身上)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效果如何?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学到好的处事方法了。
前面两点是基础,不要认为和学习无关,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对你的信任,孩子与你的亲密度,是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与生活本为一体,不可分化。
3、陪学法
很简单,就是陪着孩子学习,就像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一样,陪着做作业,陪着读书背书,就做他的“老书童”,在陪伴的过程中,及时表扬他有进步的地方,对一些不好的加以提醒。另外,在陪伴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告诉他,比如不会的写到错题本上,单词默写可以分类等等。
4、陪阅法
多阅读,孩子成绩会慢慢提高的。每天坚持固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然后进行交流,互相切磋。
5、定规则
和孩子商量达成共识,比如回家后休息十分钟开始做作业,一次四十分钟,做完四十分钟后休息十分钟,作业中间不上厕所不喝水不做杂事,如果孩子作业动作快,可以规定作业做完后吃饭,如果慢就顺延。做完作业收拾好书包,如果在八点半前完成,可以户外活动(感兴趣的)到九点。定规则切忌强迫打骂,也不要朝令夕改,心态平和地与孩子商讨,温柔的坚持原则,一家人都统一对待,效果很快就出来了。
6、重过程,轻结果
很多家长平时各种没时间陪伴,没精力指导,没心情表扬,一到出成绩的时候就开始上纲上线地批评、谩骂,甚至是鞭打,或者考试前死抓复习,考试后死抓纠错,过了这段时间又开始疏离,然后到考试时又回到之前的老路上,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大家都焦虑。其实,最好的做法是,在过程中注意多陪伴、多引导,出结果的时候淡定对待,考好了,表扬鼓励,总结出好的方法;考差了,心平气和,找出原因,查缺补漏,找出改进的方向。长此坚持,孩子成绩不好都难。
好了,希望我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