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正所谓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此时不熬更待何时。夜晚属于自己可不得好好熬熬嘛…再不熬我可就老了…管他熬什么呢,不睡就对了……当代年轻人中有不少人都有着熬夜的习惯。当然年轻人也不是不害怕皮肤老化、黑眼圈、精神状态不好,他们也有极为“聪明”的办法比如说刷视频的时候敷上面膜,做精致的按摩又或者偶尔翻出角落里的枸杞红枣,然后往杯子里扔几颗,仿佛一切因熬夜带来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2020年中国睡眠指示报告中,中国人平均睡眠时只有6.92个小时,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 /3。全中国约有4.5亿人有熬夜的习惯,其中90后最爱"报复性熬夜",入睡最晚;00后睡得最短,学习、玩游戏、刷剧是00后三大熬夜杀手。
为什么要熬夜呢?
看到一个词“报复性熬夜”,意思是,很多人白天工作太忙,时间都被别人占去,晚上就不想睡觉,这就是“报复性熬夜”。人们说“出来混欠的总是要还的”,可这句话用在熬夜上着实有些“狠”,与其说报复性熬夜是要把白天工作学习的时间给“补”回来,不如说是在“提前透支”明天、后天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精力,显然这种行为得不偿失。
一天不只有24小时只要我不睡着,那这一天就不算结束,哪怕已经过了24:00。年轻人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并试图将一天24小时的固定时间拉长,而拉长的时间为多少取决于你能熬多久。在过去躺在床上的含义基本等于“睡觉”,但是现在躺在床上却意味着“夜生活的开始”,你可以刷视频、追剧、吃东西、看书……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名为《和时间赛跑》的文章,这篇文章旨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也是通过熬夜这一方式,变相地和时间赛跑。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讽刺,但不少年轻人都是这一观点的“践行者”。同学小孙7分享了她的想法:周一到周五我当然是希望过得快一些,这种想把时间延长的想法只是在节假日,你想想看如果你到点了就休息,那你这一晚上什么也干不了,多亏啊!如果你晚睡甚至通宵你就有可能追完一部剧、一部小说、几场比赛的MVP……那多爽啊!她这一晚上确实很丰富,当我继续问道她几点起床时,她说“不一定,可能十二点也可能一两点吧”。她把晚上“赢”回来的时间又给“睡”3回去了。结果不说自明,一天只有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是一秒也不会多一秒也不会少。
小小的反叛精神,这从何说起呢?我们可以以一个童年经历为例来做解释:当你的父母告诫你不要在下雨天去踩水坑时,你的内心会不会蠢蠢欲动,脑海里回旋着父母告诫的同时,双脚一跃跳进水里,当然不出意外你会感冒发烧,这虽然并非惨痛的教训,但也算是给你上了一课。然而等到下一次降雨来临的时候,你依然会朝着那个小小的水坑迈出你坚定的步伐。同学小刘说“小学父母怕耽误学习不让看漫画书,自己就等到家里的灯全关了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初高中住校了,学校不让带手机,即使宿管阿姨查得严,她依然能够躲过阿姨一次又一次地巡查。”同学小刘说:每次熬夜偷偷干这些的时候她都很快乐,觉得自己十分的“聪明”。当我问道她的快乐是因为漫画和手机好玩才快乐的时。她想了想说到“好像也不全是,虽然漫画手机确实好玩但是当我光明真正大去看的时候又没有那么快乐了,可能还有一部分快乐来自爸妈不让干我却偷偷地干成功了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熬夜带给你黑眼圈、爆痘、精神差等问题,你依然在会在每一个人深夜不知疲倦地滑动屏幕,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我们如何不熬夜?
在采访最初的几位小友时,他们表示自己平时并不熬夜。这多少使我有些诧异。小张表示“我每天7点起床,最晚12点睡觉,我们宿舍倒是有人熬夜甚至通宵不睡觉,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床帘一拉,我可是能秒睡的人,这点小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作为“新晋熬夜党”的我对每天能够12点就入睡的人十分钦佩且好奇便追问:总会有干不完事的时候,那不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她的回答令我汗颜“干不完就加油干,总会干完,反正我是不会把事情拖到第二天的,哪怕是零点零一秒都不行,到点睡觉它不香吗?”这样看来事情干完了,上床睡觉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熬夜也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当然并不是所有不熬夜的人都有前者这样的自觉性与管控力。小嘉说“我就是睡不醒,白天都想睡觉,所以我每天都会早早入睡”。小嘉不追剧,因为看几集就会觉得没意思;也不玩游戏,因为自己只会当“战地记者”,到处跑不打人,要不就是当“人体描边大师”,打人只能打到衣服轮廓线周围;专业课虽然挂了一科。但也不影响她在钟声敲响12下的时候,钻进被窝,进入梦乡。这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良好心态,一定为她的“睡觉大业”,添砖加瓦了。
最近抖音新出了提醒功能,在线时间过长就会在刷视频的时候收到抖音官方的休息提醒,或者会出现“凤凰传奇”为你高歌一曲,并且你只能听着不能划走。在此功能出现之前小蒋就给自己设定了刷抖音时长,两小时时间一到,便会打不开抖音。起先她也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次手机流量在月末时竟然不够了,在她查看流量数据时,发现自己平均每天在抖音花费的时间为5个小时。为了限制自己减少抖音使用,便自己设定了每天2小时的固定时间。
自己限制自己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刷视频的时间减少了,睡觉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如果可以,加快一下步伐,事情就会干完;心态平和放宽心,睡觉也能安稳一些;知道自己是只夜猫子,就自己管管自己。要知道我们的确可以做到不熬夜。
从另一方面来说,年轻人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学业的压力并不亚于工作机制996带给你的无力感;复杂的人际交往也不仅仅属于混迹饭局的“老油条”,年轻人被定义为积极向上的形象,他是维护好呢还是不维护好呢……熬夜不能说是唯一选择,但至少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小王表示:自己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但身边的人比自己优秀很多,虽然手头的工作也可以完成得不错,但总感觉自己还是要提升一下学历,于是就决定去考研。虽然每天工作到很晚,可一旦有时间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学习考研的课程。经常11点回家,有时候回家后还要熬到3点左右,不过现在习惯了倒也没什么不适应的。当然熬夜也不全是为了工作,节假日的时候我也会熬夜追剧,怎么说呢,对我来说这算是一种变相的放松吧。平常时间紧,神经一直紧绷,好像只有周末晚上看着平板追综艺的时候真正的放松。
仔细想想,自己父辈们可以去下棋、打麻将扑克……这些行为是被允许甚至提倡的,但年轻人打游戏就被看成玩物丧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就像我们虽然不提倡抽烟,但压力大的时候,抽上一根也无可厚非,那么年轻人熬夜玩游戏刷剧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虽然这样说有一种替年轻人开脱的嫌疑,但我依然要说古人为逃避现实构想了桃花源那样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西方也有看似完满的“乌托邦”。既然如此那么给年轻人一种选择暂时逃避的自由又有何不可?
总的来说“适度原则”似乎适用于所有事物,“熬夜”也不例外。因为什么而熬夜?这不是说熬夜工作学习就要比刷剧打游戏要“高级”。熬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通宵,都可以,毕竟千金难买你乐意。熬夜的频次为多少?小熬怡情,大熬伤身。熬夜又给你带来了什么?知识的增长or简单的快乐。虽然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但底线应当是不伤害身体健康,不影响你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你想熬多久就熬多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