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曾说过一句比较犀利的话“都没有观过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呀”,发人深省。但我们每个人对社会也好,世界也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态度。不过,有趣的是,尽管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甚至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学校或者是工作单位,大家对社会的规则,对自己努力的有效程度,以及关注点看法都是千人千面。也正是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丰富性。

1

2
如果陪伴你成长的家人从你小时候就开始不停地告诫你“生活不易,你需要努力地考高分,以后才有机会去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然后你才会获得地位和财富,最后你才能过得开心,这就是人生的意义。”,甚至他们在你小时候,他们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陪伴。
好像就是说,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位严厉的考官在审判你。你若是服从我的意志,表现得听话:从小就“非常懂事”地看书学习、主动向长辈问好、不调皮捣蛋。显得非常顺从,让父母少操心。那么“考官”就会夸奖你,反之,你若是“随心所欲”地,无视任何的规则,那么“考官”就会惩罚你,纠正你,给你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压抑本我,顺从超我”的习惯:“开心”总是短暂的,无意义的,甚至是有罪恶感和愧疚感的,而压抑自己去服从就是“自律”和“懂事”。
整个过程就像是巴甫洛夫在训练他的狗。可是,人终究要是长大,自己去认识世界的。如果你对于未来是不够自信,不够坚定的,不妨试着去摒弃那些别人灌输在你脑子里面的那些信条。学会自己开始去感知世界,形成新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