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4岁就开始弹钢琴了,哪是孩子在弹啊,我也必须得在旁边盯着啊”
“我女儿3岁半的时候我就送她去学跳舞了,从小把基础打好”
“我家的孩子性格太外向了,不适合学钢琴,我打算让他学跆拳道,练练街舞什么的”
……
4点30左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陆续放学,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的家长们暂时无所事事,于是就开始分享各自的“教育心得”。
起初的我也是其中跃跃欲试的一员,但苦于孩子太小无法加入,对此我还有些小郁闷。
如今,我却一点不想加入这种“教育心得”经验交流会。
海量的信息,无法辨认真假,不曾考虑个体差异,甚至背后更是家长们有意或无意的攀比,但是不管哪一项信息一旦被自己的大脑接收,带着孩子盲目的去上了类似的兴趣班,特长班,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伤痛。
妈妈,你问过我对什么感兴趣吗?
爸爸,你自己做不到的事,为什么非要我来做?
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学钢琴?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台湾偶像剧《星愿》,女主角就是演《薰衣草》这部鼻祖台湾偶像剧的明星陈怡蓉。她在里面是一位天才少女钢琴家,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她手指受伤了,在一次演奏会上差点出了纰漏,恰巧男主角也是业余钢琴演奏中的佼佼者,于是就上台跟女主角来了个临时的四手联弹,没想到获得台下一篇赞誉。当时我就特别羡慕会弹琴的男男女女,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和爱人来个四手联弹。当然,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少女。再后来,我找了个会弹钢琴的老公。(没错,就是弹钢琴给你加了分。)再再后来,我想让我的孩子也弹钢琴。(哈哈,大家懂的。)
以上无非想要阐述两点,一是会弹琴的男男女女确实比较有魅力,二是大人们很容易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转接到孩子身上。
但任何一个理智、谨慎、负责的家长都明白一个道理,怎么能随意将自己的梦想灌注给孩子呢?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呀?孩子也是有选择权的呀?孩子也是可以说“不”的呀?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要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来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才是做家长的最大的不负责任。
经过3天的网络搜索和对离家最近的两家音乐培训机构的调查,分析,研究,我发现,我发现学钢琴主要有以下三个好处:(请原谅一个实用主义者)
“钢琴的练习和演奏都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灵敏积极活动,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等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
“长大后打游戏手指灵活。”“当你左手拿笔写字的时候,不会蹭到右边的同学”
“演奏钢琴需要相对熟练的技术、技巧,需要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的训练。这种训练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气。因此,钢琴学习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都有良好的作用。
“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有一个会弹钢琴的大脑。”
“学习钢琴要接触和阅读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作品的熏陶,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而且还可以提高音乐鉴赏力。”
“刚才那个小节,他弹错了一个音符!牛逼”
学琴为了情趣培养,还是为了考级?
学琴的过程对大人是体力和精力的挑战,对小孩,更是身心的煎熬。以什么目的去引导孩子学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日后对音乐的悟性。去年大儿子的钢琴老师组织了一次年度钢琴表演会,参加的孩子从4岁到12、13岁不等。在小朋友的介绍手册上渲染最多的成绩是每人考过钢琴几级。然而听完整场音乐会后我心里却充满疑惑和怜惜。大多数小朋友都已经能流畅地弹奏出较有难度的曲目了,但是乐感普遍较弱,其中最缺乏的是孩子对音乐的陶醉。他们像是被放入了一个考级的“牢笼”中,更多的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另外一次不同的经历是我去参加儿子学校的年度音乐会,他是学校乐队打击乐手。在这场音乐会上,所有乐队的孩子都陶醉在自己所要呈现的乐句里,轻松里充满了互动。当轮到儿子的那一段时,我能体会到儿子的投入和自豪感,他在用音乐表达自己,用音乐与其他乐手交流。
在两场音乐会上,同一个孩子我却看到的是对待音乐的不同态度。这也提醒我们家长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希望音乐带给孩子欢笑,还是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