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自己的地

图书馆程老师常说他们部门的小文,喜欢读书,专业水平也高,就是不写文章,自己不写文章也就算了,还常常帮部门另外一个同事修改论文,那个同事水平根本不行,却总好意思找小文帮忙,小文也是的,自己的事不上心,老帮别人干这干那的。每次说到最后总是痛心疾首,同时忍不住为小文担忧。听罢,为小文感慨的同时,发现自己何尝不是小文。

大学时,程子在课上常常说我们不要“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当时听了并未真正放到心里去。毕业工作多年后,再回首,自己确实常常不务正业、舍本逐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自己的地“草盛豆苗稀”。

不务正业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做老好人,不会拒绝,“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二是自己该做的事不做,却操心跟自己不搭架的事。

前几天晚上在单位加班,快十点的时候跟家里视频,小朋友吵着要好吃的,要我现在就去买,便把摄像头方向转换了一下,对着外面空空的走廊说都没人了,小朋友立马问“那你怎么还在单位”,当时真是无言以对,只能说“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孩子她妈在边上接话说“你爸在单位是劳模,在家是懒汉”。在不同的单位,自己慢慢都变成了那个有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的人,反思一下,不只是单位的问题,更多是自己性格使然。以前调侃自己是“劳碌命”,但人总归是精心有限的,在单位耗费多了,在家庭上自然就少了,在别人的事上用力颇多,自己的事却力有不及;甚者,因工作弄得精疲力尽,回到家话也不想说,啥也不相干,只想躺尸,还常常把工作中积累的情绪迁怒至家人,在外像个绅士,在家像个随时炸毛的刺猬。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的事才最重要,自己的家人才是最亲密最重要的人,自己却总是不务正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第一次高考,文综考试的前一晚,大家都在抓紧复习,自己满脑子关心却是不着边的小道消息——湖南江西广东交界三角地区成立一个新的省,对着地图认真畅想未来;地理老师来辅导答疑时,还拉着老师一起讨论,老师直接说都复习好了吗,少扯这些不着边的。当时对地理老师的话颇不以为然,当时想着怎么不着边,万一真成立了,自己的生活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头去看当初的自己简直就是脑子进水,放着当下最重要的高考不好好准备,却对没影不着边的事津津有味,且不说这事可不可信,就算可信,也不是一年半载就有结果,就算有结果真成立了那又跟自己能有多大关系,难不成还能让我免试上大学。后来读大学、工作后,此类事情依旧不少,时不时刷手机,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一个亿。殊不知,刷再多的手机,自己该做的事也不会自动完成;十天半个月不刷朋友圈,也不会错过真正的大事。

等自己慢慢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耕好自己的地时,也不是从此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前进的路上依然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一是舍本逐末,在外围磨磨蹭蹭,耗费太多时间精力;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之以恒。

所谓“差生文具多”,为练字,买一堆书、笔、纸,买这些工具、装备的时候兴趣最足,不断查找对比,讲究性能、性价比,乐此不疲,真正到手要练了,结果今天有事没时间,明天心情不好不适合,后天天气不好,留在架上吃灰。准备研究某个问题,主要的兴致和精力都放在搜罗资料,迟迟不动笔,好像非得全部齐全了才可以开始。其实说到底也是跟买书多看书少一样,趋易避难,假装努力,下载资料是容易的,买书也是容易的,写东西是难的,看书也是不容易的,不是下载了、买了就是掌握了。真正想做事不是非得万事俱备才行,应该迎难而上,直奔主题,而不是在外围磨磨蹭蹭。

同样,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时断时续,使得目标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开了个头,后边就没坚持下去了。就比如这个公众号。

今天写下这些,是因为突然意识到不能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了,抱怨吐槽也解决不了问题,说多了说惯了不知不觉就成了祥林嫂,终归还是要自己行动起来,耕好自己的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