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要预选参加新教育活动的节目,我班参加了两个节目——诵读《我读书,我快乐》和情景剧《知识改变命运》,第一个节目是一班瑾儿选择的,我选定了怡儿和胜儿、瑾儿三个诵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第二个是二班倩倩自己编写的,这个对文字有灵性的女孩子,每次写的东西我都喜欢看,她的作文内容总是比较丰富,即使有时候的片段练习她也能写出作文的分量。周五回家前,我叮嘱他们回家要好好练练,周一要参加预选。
我担心他们周末没有时间练,周末孩子们大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看电视、睡懒觉、玩手机等成了他们周末的安排。再说这些孩子都不是一个村的,能集合一起练吗?我不敢肯定。中午大课间时,我让参加诵读的三人到办公室彩排一下,让我惊喜的是胜已经很熟练地背下,这个孩子很多时候都能给我惊喜,平时课堂上,他的诵读能把我们带入一种意境,他的声音高低快慢处理恰当,感情到位,尤其是抒情的文字,在他口中每一句话都有了温度,让你想听,爱听,高昂的,听得你心潮澎湃,舒缓的,听得你柔情绵绵,低沉的,听得你黯然伤神。还记得七年级时他诵读的《七子之歌》,悲痛低沉的语调让人潸然泪下。瑾和怡还有点不熟,但诵读也很入情,她们读“湛蓝湛蓝的天空,任小鸟自由地飞翔”你好像看到了无边的蓝天,展翅的飞鸟,读“书是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又似乎看到了满是宝藏的屋在向你洞开……我喜欢听他们的声音,喜欢感受他们声音传递的文字的温度,喜欢接收他们用声音传递的关于书籍的力量。
稍给他们指正(其实,学习也是一样,遇到悟性高又努力的孩子,老师是很轻松的,是很幸福的。)告诉他们读的时候眼前要出现语句描摹的画面,要字字句句入心,才能读好,语速要慢点。告诉他们再加入体态语,以便更好的传情达意,增加诗歌的感染力,但我并没有帮他们设计体态语,而是让他们自行加入自我感觉舒服的态势语。
他们三个的诵读,是我看好的,超过二班的情景剧。下午大课间,我才有功夫看倩他们的节目,让我没想到的是所有台词他们都已背下,除了旁白,排练时根本不用看稿子,整个节目很流畅的就完成了,这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虽看起来比较稚嫩,但谁能说这不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呢?不是一次能力的提高呢?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排练,我很幸福,希望这个节目能让所有的学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
孩子们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们自信的力量,给他们适时的引导,至于具体事宜,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能送你一个又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