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定义,我比较喜欢的是维基百科上的定义,原文如下,“文化(英語:culture,日语:文化/ぶんか Bunka)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除此之外还有百度的定义,“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从字面意义上,是文化的不同表述方式,但从世界观的出发点来看,文化定义的差异体现了个体和集体,部分与整体的价值观不同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交流环境的改变。西方的现代化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在经历了中世界的黑暗后,个人主义开始兴起,由此进行的地理大发现更是将个人英雄主义推崇到了顶峰,哥伦布,麦哲伦,拿破仑....一长串而今耳熟目详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了世界历史的长河里,与此同时,是中国长达数千年的中央集权历史,站在始皇帝的陵墓前,带给我的不是兵马俑的壮观也不是秦文化的伟大,更多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令人窒息的孤独。当我们把文化分解后,这时会出现另一种文化形式,这种表现我们常常以经济为名代替,而当我们把不同文化集合成一种文明之后,其又会出现另一种文化形式,即政治,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英国的殖民者通过经济的方式控制了远超其国的领土并保持政治影响至今,而苏联在使用政治到达了实控领土的巅峰之后,突然失控,顷刻间土崩瓦解,反观中华文明虽历经千年,但仍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形态维持着支离破碎的结构并构筑了强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由此可见文化对一国的统治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中国封建帝制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是一种孤独的文明,而孤独的文明是无法摆脱历史周期律的宿命的,缺少不同文化的交流,即使不会亡于内乱,也会败亡于外因,这对于其下所治的人民也是一种警醒,为此,我想除了无畏的自我革命外,大概也找不到更好的破局办法了,无畏是一种文化,共产主义是一种文化,自我革命是一种文化,而当这些文化共同交汇形成一种新的文明时,那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那会是新世界的入口吗?或者成为另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新大陆!
十字路口的中国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之前看易中天老师的中华史系列,觉得很有意思。不以展示历史全貌为主要任务,而是选取每个时期的重要方面作为切入点。更重...
- 罗胖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多次反复提到了学者施展和他的新作《枢纽》,称此书为“今年最大的一次认识升级”。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