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一年三季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否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应道:“可以啊!”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学生回答道:“四季。”客人摇摇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你搞错了,四季!”“三季!”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正苦于对错莫辨之时,恰巧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您说一年有几季呀?”他们刚才的争论,孔子在屋里都听到了。对学生的问话,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客人马上说:“磕头,你磕头吧!”对老师的解释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明明老师教我们说一年有四季,可今天怎么变成一年三季了呢?但碍于老师的情面他很不情愿地给客人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充满疑惑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是三季呢?”孔子说:“你没有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没必要跟这种人耗费唇舌。”
这个故事不论真假,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现实中,就有这种颠倒黑白、不明是非曲直的“三季人”,遇到这类蛮不讲理的人,会气得你吐血。有时想想,跟这种人理论值得吗?当你看到这段故事后,若再遇到此类人想要发脾气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跟他一般见识只会降低你的身份,这样一想你就不会生气了。
这种“三季人”,他越是啥也不懂,就越不讲理,嗓门也越大,总怕别人听不见他是谁似的。你听,凡是嘈嘈声最大的那个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理、最没素养的人。讲理不在言多,不在声高!如果真的懂理,就会心平气和,讲话何起高腔呢?
《庄子·秋水》里有一句话十分贴切,叫做“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你跟夏天的虫子讲解冬天的寒冰,它能感知到吗?你跟只活在井底的青蛙,高谈大海的宽阔,它如何相信呢?
受家庭环境以及后天教育、自身学习的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层次都不同。层次不同,一般很难沟通。当两个人的认知水平相差太大,无论你再怎么讲道理,都是徒劳。
现实生活中,凡是喜欢贪图小便宜的人,一般来说素质都比较低下,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不仅没有朋友,甚至六亲不认,可恶难缠至极。若遇见此类人,不要与其争辩,浪费口水,要果断走开。跟蛮不讲理的人纠结争吵,只会拉低自己的人格,让你的心情变得糟糕,自己难免受到伤害。因此,尽量远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良人要跟同样善良的人交往,绵羊千万不要跟狼走到一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时刻谨记,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论,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无谓的争论,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