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握细节 确保每一个会议准确无误
2017年10月18日,早上7:00,“木樨地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伴随着这熟悉的声音,我大步走出地铁。深秋的北京,清晨略有几分凉意,我加快了脚步,经过菜市场、小学、酒店,来到了客户所在的办公楼。算起来,这样的路线我已经走了七个年头了。
走进大厦,我直接往一层报告厅走去。今天是十九大开幕的第一天,客户组织了所有机关员工集中观看上午9点开始的开幕式。一层报告厅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会议室,其中两个部门约200人分配在这里观看直播,这个会议室没有开通歌华有线电视,只能采用网络播放。除此之外,2层、3层、5层、8层、9层、11层不同楼层的大小会议室也是观看直播的会场,我们项目组5个人,需要保障7个会场的零故障会议播放工作。
走进报告厅时,项目组92年小伙子,号称“邯郸张学友”,特别擅长视频领域的小张已就位,他正在讲台上进行网络测试和电脑信号调试。按照昨天的部署,他迅速用中控,把中央一套的信号通过投影切到了大屏幕,选择图像最大化。随后,他跑到报告厅后面部位听了听声音,感觉声音稍微有点小,再小跑回到会议室小机房,将调音台音量往上推了推,再次快速地回到刚刚听声音的地方,最终确认了合适的音量。
看到我来到报告厅,小A面带焦虑对我说,“我对网络带宽还是有点不放心,一会上班后,随着使用网络的人增加,直播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平时,一层报告厅是不通互联网的,视频播放网络是昨天临时开通的。于是,他拿起了门禁卡,匆匆按了几下电梯,走进电梯,先去了网管办公室,跟负责网络的同志重复了多次,一定要保证一层报告厅直播ip的带宽。随后他出了网管办公室,走到项目组办公室,又拿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去1层报告厅,作为视频播放的备用电脑。
7:40,微信收到了1层报告厅、2层、3层、5层、8层、9层、11层会议室共7个分会场全部调试完毕的消息。9:00,会议准时开始,12:30,会议结束,各个会场顺利完成保障工作,得到了甲方的肯定。
2 服务精准 确保甲方每一个需求被解决
作为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各个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而会议保障是重中之重。四个会议自动化的会议室,三套视频会议系统、日常大小会议,平均每周需要我们提供技术保障的会议在20个以上。而正是会议系统保障的“随叫随到”,全力满足用户需求,为我公司在用户面前树立专业的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有一次,11层会议室,为了配合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时,摄像头的良好视角,需要将现有摄像头更换位置。那么哪个位置更适合呢?相关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及第六感觉各置其词。为了能直观展示摄像头的视角,我和高冉找来了摄像头,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组装了一套临时的监控设备。
小B,今年年初加入到我部门,上班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了客户现场,地道北京人。他对吃很有讲究,哪里的西餐好吃,哪里的日本菜地道,哪里的北京菜正宗,哪里的海鲜新鲜,他都能一一细数。估计也正是由此,也铸就了他居高不下的体重——据说是200++。但是,小B在工作上,从来都不含糊,耐心细致,操作熟练。甲方主管领导常开玩笑说,“每次开会,只要看到这个胖小伙,我就踏实了”。
但是,在演示时,如何在屋顶固定摄像头却难住了我们。这时,高冉不紧不慢拿了两张报纸走到会议桌前,双手把会议椅子往后拉了半米距离,把一张报纸垫到了椅子上,一张报纸垫到了会议桌上。然后慢慢的把左脚向上移到椅子的报纸上,试了试椅子是否结实,再把右脚挪到椅子上,慢慢的往上爬上桌子,这个时候,他肥胖的身子显得有些吃力了。在桌子上站稳以后,他慢慢的探下身体拿起组装好的摄像头,努力向上的在屋顶找寻最佳位置。
“往左,过了,再往右一点”,我和甲方的技术人员看着电脑里接入的图像指挥着,终于,我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给各个相关部门的人员打电话,让其来现场确认这样的安装位置和视野范围是否合适。10分钟后,A部门的负责人来了,20分钟后,B部门的负责人来了,半个小时后,主管领导来了。经过一轮调试与确认,最终确定了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可以开始下一步系统的升级改造。而这时,高冉已经高举着摄像头在会议桌上足足站了40分钟。
指挥中心的声音图像能不能送达到会议室?
会议现场的录像能不能实现在线收看和收听?
在操作机房里能不能实现电视信号、会议演示电脑、视频会议图像的同时观看?
能不能把下级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接入上级单位?
面对客户的需求,我们总是通过细致的分析,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
3 应对挑战 保证每一个突发状况都完美解决
2017年5月13日,周六,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时间,我在微信群里给项目组的人员发了一条信息,“大家根据情况,尽量去项目现场处理病毒”。于是,1个小时后,办公室出现了五张熟悉的面孔,很快,我们大家进行了分工。由2人负责从网上下载补丁,1人负责关闭指挥中心54台电脑端口,1人负责关闭机房我们管辖内的52余服务器端口,1人负责所有互联网业务系统暂停服务。随后,再统一对服务器和电脑打补丁。3小时后,所有设备都处理完毕。
2017年5月,接到客户紧急通知,由于物业对充电桩施工,周五机房将整体停电,需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数据机房是2012年进行建设,如今,已平稳运行5年,在此期间,从未断过电。如果突然断电,哪些关键系统需要保留?ups能支撑多久?机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如何处理?一些老化的服务器关闭后是否还能重新起来?各种问题都摆在了项目组的面前。
虽然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接到通知后,我们项目组内部迅速召开会议,讨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后,我集合了大家的力量编写了《机房断电实施方案》,方案中对断电前、断电中、断电后的工作、人员分配等进行了详细的部署,确保整个断电过程,有理可据、有条不紊的进行。
断电那天,我与关联的单位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沟通,如果有突发状况发生,他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协助。
整个断电工作由小C统一负责操作和指挥。
晚上6点,所有项目组成员开始对各个系统进行数据备份。
晚上10点,数据备份完毕,大家分头开始关闭指挥中心的电脑、大屏、及服务器,保留热线系统相关设备。
晚上11点,开始关闭机房中计划关闭的服务器及其他设备。
晚上12点,机房空调关闭。
凌晨0:10,物业对机房开始断电,在此期间,对机房温度及ups剩余电量进行了监控,每隔20分钟,向甲方进行一次汇报。
凌晨4点,物业施工完毕,供电恢复。
凌晨4:05,机房空调恢复正常运行,待温度下降后,我们开始启动关闭的设备,软件技术人员开始启动各个业务系统服务、测试。
凌晨5点,除共享探头视频服务及一台数据服务器外,所有设备及系统均恢复正常运行。针对存在问题的系统,开始启动应急预案。
早上6点,共享探头视频服务的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开始对设备及服务进行检测。
早上6:30,我们的软件技术人员已将宕机的数据服务器,进行了重新部署、备份数据导入、网络配置。
早上7点,故障恢复,所有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嘱咐今日值班人员,对各个业务系统继续进行密切关注。
我们在清晨踏上了回家的路,往地铁站走去,路过了酒店、小学、菜市场。这样的路,只要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就会一直把事情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