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比如爱情,它是我们生俱来的本能;比如金钱,它能激发出我们贪婪的欲望;比如书籍,它是推动人类精神进步的强大动力。
前几天我朋友买到一本绝版书籍——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我觉得这个书名很有意思,那么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我记得小时候,从来没有主动去阅读一本书,包括上课的教材。我都是被动的去阅读。5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她几乎是强迫性地让我背诵里面的唐诗。上课要看课本,放学要背古诗、背课文,这些几乎都是我无任何自主意识去做的,被动的阅读,因此也就没办法体会其中的乐趣。
六年级,学校为响应教育局的号召,与当地的新华书店合作,发放给每一位同学一些购书券。又为每个班级购置了一个书柜,让我们都把自己的课外书都存放在书柜上。这为我开启了阅读新大门,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读到了《80天环游世界》、《少年维特的烦恼》、《淘气包马小跳》等等,我第一次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紧接着,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去校图书馆借书、,我记得是每周四下午有一节课是阅读课。我从班级的小书柜逃脱出来,接触到更大更丰富的学校的图书馆。那段时间,我开始疯狂看小说,很奇怪,我看的都是世界名著,什么《简爱》、《红与黑》、《呼啸山庄》、《三个火枪手》、《唐吉坷德》。那时候看书不会有什么感悟,只是用来消磨时间、取悦自己。从小培养起来对小说的热爱,导致现在我除了小说,几乎很少看散文、杂文、文学评论等其它的文种。
小时候养成的阅读习惯,加上我确实很享受阅读的过程,让我知道了我为什么要读书。
第二个原因,大概是我把那些我喜爱的作家当做偶像吧。我很热爱张爱玲,因为她的一篇《我的天才梦》,我被她的文字迷的神魂颠倒,紧接着更想读她其他的作品,想要了解她更多一点儿。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种热烈的感觉就像你对一个男生一见钟情了,你会特别想要了解关于他的一切。但凡喜爱张爱玲的作家或者张爱玲喜爱的作家,我都会去看看他们的作品,爱屋及乌,发现了很多惊喜。
这个连锁反应的好处就在于,他拓宽了你的阅读面,让你体会到不同作家不同写作的风格,他们写作时注入的感情,他们怎么通过作品传达不同的感悟。你会从他们的作品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享受到精神的愉悦。所以说阅读不仅是单方面的自我享受,你还能从中窥伺他人,这是一个双向的交流。
第三个原因,我也是最近才想到的,阅读真的是消除现代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因为经济发展太快,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浮躁。焦虑症、拖延症,对生活绝望,对自己失望,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你的生活。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丧茶”的出现,这个产品的诞生就是为了迎合人们“丧”的心情。消费社会焦虑,戳中心中痛点,从而产生共鸣,这种营销手段想想,还是蛮高明的。
我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就去书店泡一天,出来之后神清气爽,甩甩袖子,继续生活。
最后一个原因,是不那么光明的原因。我害怕变成脑袋里空空的人。我知道当一个人谈笑风生时有多么迷人;我知道喜爱阅读的人,心中的宇宙是多么宽广自由;我也知道以文会友得来的感情是多么美好。
我试想过,当物质世界把精神世界挤走后,所有人都被金钱所统治。教育机构、图书馆、书店都被银行占领。所有人都用单一官方的词汇交流,涵养和趣味不见了。这个世界就成了金碧辉煌的野蛮世界。
我说这个的目的在于,阅读虽然是件重要的小事,它像膝跳反应一样应该成为人的本能。书籍能为你提供许多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你可以通过阅读去建立你自己的世界观,能让你生活得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