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藕塘贤祠本
雍正七年,仁山十八世孙金律,字孔时,“出其家藏手录之书,得《大学疏义》、《论孟考证》及文集五卷”,于雍正九年锓版行世。每卷卷端题云“后学东湖董遵编辑,十八世孙律重梓”。首页三行分题“雍正辛亥年刻”、“宋金仁山先生传集”、“郡东藕塘贤祠义学藏版”。按此处所谓“宋金仁山先生传集”,并非仁山文集的名称,而是金律所辑刻的仁山著作集的总称。是刻依书口题名当为《仁山先生文集》,而据卷端题名则是《仁山先生金文安公文集》,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前有王崇炳序,作于雍正九年。其序云:“又有文集四卷,嘱予较订。予为之次其编帖,政其讹误与其错简重出,而更定之。盖将以此授梓。”按:王崇炳,字虎文,号鹤潭,东阳人。为毛奇龄弟子。曾著《金华征献録》二十卷、《金华文略》二十卷。金律嘱其校订仁山文集,实为得人。王氏叙述仁山诗文集的传刻情况云:“先生文稿凡四种,聚而散、散而复聚者凡数次。其初辑而付之其家者,门人许白云先生、柳文肃公也;其次购而藏之者,吴礼部也;又其次之萃散补遗而传之者,东湖董道卿先生也;今于东湖原本之外,搜补遗脱而汇聚之者,兰溪章藜照也。”其第一次编辑,前已辨正。其第二、第三两次,信有其事。而第四次编辑者兰溪章藜照事迹莫考,但王氏既云“今”,知为其同时代人无疑。而金律嘱王氏者仅四卷,最后刻成却为五卷,由四卷变为五卷,当是王氏据金律所提供的四卷,参考章藜照所编,汇聚而成者。今考是本,除去重复者,较万历本收文多讲义十六篇、论七篇、序三篇、书传各一篇,而少跋一篇、祭文四篇,共计多二十三篇。明抄本增补之《中国山水总说》一文,则未予收录,疑是编者未睹春晖堂本,或睹而见其源出自仁山成书,故置之弗论。新增之讲义十六篇,《四岳举鲧治水》、《命鲧子禹治水》、《帝命禹叙洪范九畴》、《太康尸位》、《王随先王灭寒氏》、《伊尹既复政》、《西伯演易于羑里》《鲁侯弟溃弑其君幽公》《自卫巫监谤王》、《周衰自宣王始》、《盟于召陵》、《王使宰孔致胙于齐》、《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晋侯侵曹》、《孔子如祭》、《九鼎震》,其实均为仁山《书经注》与《通鉴前编》按语。多出之论七篇《论虞世谱系及宗尧论》、《三监论》、《郊鲧论》、《殷人立弟辩》、《西伯戡藜辩》《微子不奔周辩》、《伯益辩》,除《微子不奔周辩》出自仁山《论孟考证》外,《沈氏学弢》亦收之,题曰《微子不归周》,其余六篇亦均爲仁山《通鉴前编》按语。另外,此七篇此前曾见收于唐顺之《荆川稗编》卷七《书》二,其顺序依次为《论虞世谱系及宗尧》、《论郊鲧》、《论伯益》、《股人立弟辩》、《西伯戡藜辩》、《微子不耷周辩》、《论三监》。唐氏所采仁山文字,除此七篇外,尚有《论舜渔陶》、《论处殷民》两篇,前者出自《通鉴前编》,后者出自《书经注》。编者或由于见唐氏之书,遂误以为仁山文字之单行者,不复溯其渊源而予以收录。同一书之按语,或为论体,或为讲义编入,殊为乖舛。又多出之《玉华叶氏谱序》、《从曾祖曰九府君小传》、《答叶敬之书》三篇确为金氏遗文,理当收入。至于减损之祭文四篇:《代王姊夫祭亡考散翁文》、《代仲一诸侄祭其祖文》、《为兄祭妹文》、《祭县学土地文》,跋一篇《书包氏家训后》,为何删去,无从知晓。故此次仁山诗文之结集刊刻,实有得有失。
雍正九年刻本,因其刻于婺东藕塘贤祠,而版已藏于此,故又称藕塘贤祠本。而此本实系金氏所刻《率祖堂丛书》九种之一,故又称《率祖堂丛书》本。光绪十三年,镇海谢骏德据藕塘贤祠藏版重新刷印《率祖堂丛书》,仁山文集亦赫然在列。
六、退补斋《金华丛书》本
同治年间,金华胡凤丹编刻《金华丛书》,据胡氏所云,据藕塘贤祠本重雕。《金华丛书》本金氏文集题名《仁山集》,有“退补斋开雕”字眼,卷首先是胡凤丹《仁山集序》,作于同治十三年甲戌春三月。次为藕塘贤祠本原序,也即王崇炳《重刻金仁山先生文集序》。单页九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心题“仁山文集”。每卷题下署“郡后学胡凤丹月樵校梓”。由于是刻版式疏朗,字体方正,故民国时,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金华丛书》本《仁山集》排印。但现存此刻及由此而排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二义“复见其天地之心”章首缺三十六行,其中前两行藕塘贤祠本爲三十三字,后三十四行行二十字当为六百八十字,而《丛书集成初
编》则云缺三十六行七百二十字,当是未能复核藕塘贤祠本所致。
七、四库本
乾隆时,修纂《四库全书》,亦收入金氏文集,称其依据为浙江巡抚采进《仁山集》六卷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实际所收名爲《仁山文集》,仅为四卷。验其目录内容,显然与雍正三年金弘勋春晖堂本完全相同,可知其出于春晖堂本无疑。而张体云因未能目验春晖堂本,只是简单地比较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仁山文集》与率祖堂本、《金华丛书》本的卷数与诗文编次顺序的差异,从而推测《四库》本是删削五卷本附绿而重加编次而成。其实,《四库全书》本与率祖堂本绝无关系,前巳详述,兹不复赘。
今人修《全元文》,仅以金弘勋春晖堂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而据《率祖堂丛书》本《孟子集注考证》卷七补入《孟子集注考证跋》,据光绪刻《八编类纂》卷二补入《微子不奔周辨》两篇文章。《孟子集注考证跋》依文集编纂惯例自当补入。而《微子不奔周辨》如前所述,出自唐顺之《荆川稗编》。此文本不当收人仁山文集,即便是辑录此文,依据者当为万历本《荆川稗编》,而非《八编类纂》。因明天啓年间陈仁锡辑刻之《八编类纂》,实系丘浚《大学衍义补》、唐顺之《史纂左编》、《右编》、《荆川稗编》、章潢《图书编》、邓元锡《函史编》、冯应京《实用编》、冯琦〈经济类编》的汇编本。至于雍正九年藕塘贤祠本多出之《玉华叶氏谱序》、《从曾祖曰九府君小传》、《答叶敬之书》三篇文章实应收録,却未能补辑,诚为憾事。
作者:王丰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