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儿子喜欢听故事,每天乖乖地趴在我的眼前,瞪着一双好奇的小眼睛瞅着图书,听我给他讲故事。
儿子渐渐长大了,识字多了,后来学了拼音,他喜欢自己看书、读书,不再需要我给他讲故事。
每天放学回来,儿子开始翻他的图书,以绘本和漫画类居多,乐此不疲。有时我提议他读读故事书,多识几个字,懂点道理,他也是接受,只是兴趣不是太浓。也罢,开卷有益就行。
今天上学路上,记不清什么触动了我的神经,我对儿子说:“儿子,老爸给你讲个故事吧,武松打虎的故事。”儿子陡然提起了兴趣,催我快讲。我绘声绘色给小家伙讲了武松三碗不过岗、趁酒醉劲打野大虫的故事,并提示儿子故事中所包含的自信、机智、勇敢的道理。
晚上接儿子回家,就学习需要打好基础的道理又给儿子讲了财主盖房的故事,愚蠢的财主羡慕别人家的楼房三层盖得好,找来工匠要求直接下手造三层,抛弃地基不打,一二层不盖,又怎么会成功呢?这个故事使儿子懂得了基础的重要性。
记得《父母课堂》中有位家长每天巧妙的用讲故事的方法使孩子领会古诗的意境,达到熟练掌握古诗的目的。
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可以不拘泥于场合,不限制于题材,因地制宜,有感而发,只要能给孩子灌输知识,学得一定的道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