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时写给语文周老师的一篇文章)
杨柳风,裹着冻土融化后泛出的清香,挟着初春的微寒,带着唤醒生机的力量与温暖的伏笔,拂面而过,微冷,却又包含着别样的含义。
与君的初次相逢是在三尺讲台上。新学期不禁对新的老师有所期待,总是在心中构思着新老师的模样:是执长鞭雷厉风行,还是披长衫裹书卷气息,又或是卷几页讲义随性洒脱……在我的构思中君走上了讲台,未执长鞭,未披长衫,身着一件款款长裙,书端端正正的放在手上,有些厚重的眼镜片下,君眼睛闪闪发亮。这便是我对君的第一印象。
本以为这节语文也是枯燥乏味的,但那不寻常的表达方式却吸引了我:让人意想不到的谐音,出乎意料的一语双关,谜底就在谜面上的谜语……君所讲的好似都不是课本上的知识,但细听却是语文这门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奥义。我从未发现语文竟可以如此有趣。
至此,这门功课终于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尘土,在我眼前露出了它本就鲜亮的颜色。君似杨柳风,拂过了我心中的一片土地,唤醒了早已深埋于此的文学的种子。
时间线跳转到了半个学期以后,阳光和煦的午后,不知什么原因,我与君在办公室中谈话。谈话的最后我们聊了起来,我们从过去聊到现在,又重现在聊到未来,又在未来里规划着我的理想,最后的最后这次的对话落在了读书上。
不知是因为许久都没有人与我谈起书了,还是由于积攒了许久的读书心得早已等不及要冲破封印,只感觉那次聊的格外畅快。我们从月亮下的六便士上闪着的光说到了草房子前打麦场翻涌着的麦浪,又从三体水滴绝对光滑的表面转移到了灵熊闪着露珠温润的白毛上……在斑驳的树影中,君卡其色的毛衣泛起了一圈金色的朦胧的白光。
记得最后君问我为什么喜欢看书,我不记得是怎么回答的了,只是知道我对文学的热爱是不过是君以杨柳风唤醒的种子发芽开花罢了。
君,我的老师,她似杨柳风一般轻轻拂过每位学子的面庞,这风吹的很短,只吹拂在三尺讲台上,但这风又吹得很长,吹拂在每位学子的人生中,这风吹得很轻,有时可能只会让人感受到它拂面后残存的温暖,但这风又吹得很重,这风拂过的地方总是烙下了学子前进时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小C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