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血疫这本书,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描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你不得不在吃饭时去刻意淡忘这本书。
看完后,我感觉空气中弥漫着病毒,这让我不寒而栗。但人类还是要做些什么的,比如敬畏自然。人类不过存在了几千年,而大自然的存在时间已经超过几十亿年。在它看来,我们不过是渺小的群体,也许在某段时间也出现过类似的家伙,比我们更自以为是,更不知疲倦地破坏它的身躯,但历史总会告诉我们答案。所以,常怀敬畏之心,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在平常时期,我们不会有这些感触。但自从身体略感不适时,才能体会书中描写的心理状态。会担心是否感染,担心感染的途径,会计算潜伏期,会内心祈祷,会反思,甚至想身后事。其实,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了,至少知道自己遗憾多多。所以,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人类与病毒的距离,只隔着装航班。控制不了别人,只能管束自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也适用于对后代的教育。也突然明白,面对洪流,自身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每个个体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么?我看未必
总会有一些人为了信念,去做一些置身绝境的事。有时候当下心理负担,坦然面对反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人心!
那从另一方面讲,看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防御机制的重要。虽然出现在华盛顿郊区的并不是扎伊尔埃博拉,而是雷斯顿埃博拉,但我想就算是扎伊尔埃博拉在美国肆虐,也会比在苏丹或者刚果的情况好很多。专业人员和设备,良好的应急机制,默契的团队协作,国家财力物力的支持,都是打赢病毒战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我们又庆幸大自然再一次的仁慈。
通过这次疫情,恰好又读了这本书,更全面认识了自己和亲人,时刻约束自身,全力以赴做事,不给自己留遗憾,说不定哪一天,大自然的惩罚就降临在人类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