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祭祖时节,闲话那些年那些鹿、鹿精、鹿仙的那些事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回家,九十多的姥姥问我“寒食到了?”。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有的地方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前两日,在我的老家,清明寒食是同一天。我家是个大族,每年清明除了安排祭奠,还修改族谱,加入新丁。爸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回要把我和堂姐们也录到族谱里,我有点惊诧,之前都是录男不录女。可能是我爸退休后太闲了,族长到他这一辈无事可做,改规矩玩,我这一辈堂姐妹24个,都录进去够他忙一阵子了……好吧,您老高兴就好。既然要入族谱,我就翻了翻族谱,光各位先人的序文就几十篇,从中居然发现了和鹿姓先祖的一点点渊源。
“名是天将欲曙的黑暗,姓是远古染血的王权”,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诠释鹿晗的姓名,我挺喜欢这句的。对音乐的执着,一切要做到最好,个性里的不流俗,鹿晗逐渐显露出血液里坚韧强悍的一面。鹿确实是王权的象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才疾足者先得焉”。鹿姓的起源也确实基于一场巩固王权的战争,一场骨肉兄弟间的血洗。周武王伐纣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地,派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武王去世后另一个著名的弟弟周公旦(解梦的那个)代行王权,引起三兄弟不满,于是造反,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强势平了叛乱,杀一兄,禁一弟,贬一弟,顺便收伏了今冀鲁豫交界的几个小分封国(其中就包括我祖先的封地),一并称为卫地,分封给最小的同母弟弟康叔(同样是兄弟,待遇真不一样)。总算兄弟的血没有白流(我先祖的封地没白丢),康叔在卫地口碑相当不错,其子侄一支封于卫国境内的五鹿,就以封地为姓,后来简为“鹿”姓。这位康叔,周文王之子,武王周公之弟,就是公认的鹿姓先祖。
鹿科动物基本都秀美生动,典雅可爱,自古就是祥瑞征兆。《春秋运斗枢》云“瑶光散为鹿”,说是鹿从祥瑞之光中现身;《汉书》记载了“桃拔”这种神奇动物,“桃拔者,一角为神鹿,两角为辟邪”;《符瑞志》云“王者孝则白鹿现”,如果君王圣明仁孝,白鹿这种瑞兽就会现世;《述异记》中记载那位成仙的葛洪说“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食之可长生也”(可能再五百年就变成了鹿晗也说不准,谁舍得吃)。除了象征王权,祥瑞,鹿通禄,还象征运气福禄;鹿形丽,还象征美丽美满。 鹿的性情温顺,但也勇往直前,《尸子》劝学篇云”鹿驰走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所以及之者,顾也“。(怎么也有傻狍子的气质呢?一叫就回头......)
鹿这种几乎完美的样貌,在从古至今的诗词歌赋里,装饰画作里,神话典故里,大多以神迹或非常积极、美丽、正面的形象出现。我们小时候的动画片《九色鹿》,故事来源于《佛说九色鹿经》,莫高窟现存有《九色鹿经图》。汉魏时期道教、玄学盛行,当时的笔记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鹿精、鹿仙的故事。唐代文化兼容并包,传奇小说文风大开大合,反映野史民俗,也有很多鹿的故事,非常好看。宋代理学兴起之后,直至清朝,志怪、笔记小说就没有以前的魏晋仙骨、盛唐风度了,鹿精的故事也少了。《太平广记》里有很多关于鹿的故事,最为人熟知的大概是那篇张果老救白鹿的故事:唐玄宗打猎抓到一只白鹿,被张果老救下,鹿角有牌记载此鹿曾被汉武帝放生过,白鹿寿岁已经八百多年。我印象比较深的则是这个:有一个“携一张琴,负一壶药”行走在人世间的道士,所到之处治病救人、抚琴教化,世人异之,偷偷跟踪,发现道士化鹿而走,不知所踪。这么可亲可近、潇洒光辉的形象,我内心一直对这位鹿道士敬仰并羡慕着。前不久读《择天记》,看教宗长生携一剑一药箱治病救人,心下一动,难不成当初那位道士是鹿长生?
鹿这个姓氏,鹿晗这个人,简直搭配得浑然天成,以至于总有人怀疑不是真名,这是一种面对完美事物的不自信吧,遇仙惶恐,近美心怯。我的家乡是鹿姓发源地,从小到大都有鹿姓同学,现在也有鹿姓同事,并不觉得此姓稀有,但自鹿晗开始,我才由衷觉得这个姓简直是太妙了。有鹿和鹿角,涉及鹿晗代言的策划方案,如果拿不出来几十个都应该算欺师灭祖吧。鹿角自上古就是生命和太阳神的象征,在楚文化里鹿角能通幽冥之神,所以,鹿角形状的小玩意儿要好好收着,有了鹿角,上至天堂下至地狱,都无所畏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