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自恋是一种自我感觉好的意思。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才明白,在心理学上,自恋其实是一种严重地自我攻击或者叫自我贬损。
当我们无法去成熟客观地看待一件事物时,就会反思与自我攻击,也称自我归因。什么叫自我归因?自我归因深层次表达的是这样的逻辑:其他人其他事物我没法控制,但我能控制我自己,如果我好好改变自己,事物就能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这就是一种自恋!并且是小孩子式的自恋心理,所有的事物都是我导致的。
有一位女性朋友,应该是一个严重的自恋型的人。潜意识里她总是想要表现得完美无缺,无论在工作上,为人处事上,还是在家庭上。对外人她和谒可亲,对工作极端认真,对家人极力照顾。可以完全没有自己。但没有自己是不可能的,她只是把所有的不愉快都藏在内心深处,装着看不见,选择回避不面对。所以,她其实很心累。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她总是容易有“一切都是我带来的”这种自恋式的自我攻击。
我猜,她小时候,父母一定是指责式的教养方式,而孩子幼小的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的。于是,这样的教养方式,驱使她努力地想要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可其实,由于父母是控制式的父母,他们的标准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但这位朋友长大成人后,已有足够的能力来选择自主时,已习惯于在任何事上,得到权威(可能是内心深处那个小孩眼中的父母、可能是身边重要的人)的认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很安全,“我”都做成这样了,你还不满意,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因此“我”不用承担责任。
一方面,她喜欢极力纠正在她眼中不是权威的人的行为,严格要求别人以她的标准为标准(控制);另一方面,当在她眼中不是权威的人在很小一件事上想要纠正她的行为时,就会触动到那个深隐的情绪开关,会让平时里一直一直隐忍的情绪暴发出来。
人格分裂是这类人的特点。
在她眼中的“权威”面前,那怕是内心极度不接受对方的观念,也仿佛“无能为力”拒绝。表现得很接纳。并且还会尽力地去完美地表现,极力委屈自己。但因为她已习惯于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并不感觉是在委屈自己,更不感觉那里不好。感觉这样才是对的,因为“我”,权威高兴了,开心了,认可了。多好!
但是,人是有情绪的,有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测谎仪测的是什么?就是你的心电图,其实就是一种情绪波动的图。有意识地问一些你小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一旦被触及,你那怕口头在否认,而心跳不会说谎,会表现出来。
所以,自恋的人,也容易隐藏和掩饰自己的情绪,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会让一些情绪表达出来,流动起来,对自己的心理修复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当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