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后世“家训”先河的“百代家训之祖”,《颜氏家训》在个人修养、道德伦理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修身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一位身处乱世的儒家学者,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遇杀身之祸,三次成为亡国之人。在如此动乱时势的逼迫之下,颜之推却能保全自己,并不断地修身养性,可以说是因为无数血与火的教训积累的经验才得以让他如此清醒。于是颜之推看重这份珍贵的经验,并以之为基础创下了自己智慧的结晶——《颜氏家训》,用以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儿孙后辈。
全书共分六卷十八篇,书中所讲的内容大致分为: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持门风、告诫子孙求真务实等。
第一卷主要侧重在教子与治家两个方面。作者从自身经历谈起,说到自己幼时与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到影响熏染,直到后来也已经养成了一些难以彻底改掉的不良习惯,导致自己经常会有口是心非,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的情况发生,于是作者认识到教育和习惯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父母应在孩子已经知道辨识大人的脸色的时候就开始及时地加以教诲,使他早早地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孩子放纵自由之前通过教育使之明白事理。父母也应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不在该斥责时反而含糊带过甚至赞扬奖励,“有慈而无威”在最终只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娇惯放纵。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若等到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气养成后,就会再难以更改,最终成为一个道德败坏之人。
良药苦口利于病,好的父母之所以对子女严加训导,就是为了子女能在将来避免酿出大错。作者在《颜氏家训》一书中善用古人事例寓言道理,比如在此处作者就用到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的例子来说明王大司马之所以能成就功业,就是因为有老夫人严格的训导;同时,作者以梁元帝时候一位学士被溺爱过度导致最终被“抽肠衅鼓”的故事作为反例来说明父母的溺爱对孩子的害处之深。为人父母,没有谁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苦难的,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应该是以理性为指引的,对孩子爱的教导倘若没有智慧和理性的引导,往往反而会走向反面的效果。就像共叔段,他的死其实是他母亲造成的——母亲偏宠他,本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但却反而因此害了他。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的爱要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只有适当的爱,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良好家风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治家者来说,治家,是修身的外延。治家和治国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要控制好一个“度”。比如,节俭和施舍之间就有一个度,节俭,是指合乎礼数和俭省节约;吝啬,是指面对穷困急难也不救济,如果能控制好这二者之间的度,“能施而不奢,检而不吝”,就是最佳状态。赏罚也要有度,一旦失度,祸患丛生。如果治家太过严苛,家庭成员都会无法忍受,从而恩义断绝,即使出现被家庭成员刺杀的事件也不足为奇;如果治家太过宽松,毫无法度,又会导致家财败尽,家庭成员无法无天,家中生活混乱不堪。只有衡量把握好治家的“度”,才能出现家庭成员互相友爱的局面,形成和睦的家风。
卷二以后的家训中,作者以修身为主要内容,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就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蓬生麻中,不劳翰墨”,君子的言谈举止都是遵守礼仪规范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君子与众不同的风度节操。颜之推生长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因此他为了难以看到这些礼仪规范的子孙后代着想,记录下了以下具有中国传统风度的行为规范。
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避讳也是。避讳的本意是让人更好地纪念先人,不忘根本,进而修身立德,若避讳太过僵化,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人心生郁闷从而逆反,反而失去了避讳的本意。和人嬉笑言谈间也应注意适度,以防失言反招人厌恶,适当的玩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添生活趣味,但玩笑一旦过分了,就会失了对对方的尊重,只会招人厌恶。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会变得芬芳起来;而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就变得腥臭起来。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精神性情尚未定型,与一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习,也会自然而然地和他相似。而圣贤之人,都是信念坚定,外在环境无法左右之人,珍惜有缘遇到的贤人并主动多与他相交,这样久而久之自身的言行素养也会受贤人的影响而有所提升。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学习圣贤之道的少年时光,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时的阳光,热烈而无邪,但到了老年才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的人,虽然烛光微弱,但也好过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到的人。所以人要不断地学习,从而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修身立行。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人,在哪里都可以站稳脚跟,而容易学习又可贵的本事,莫过于读书。光阴如流水,我们应在有限的时间中去广泛地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德行兼备,好的名声才会实至名归。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作者在家训最后的《终制篇》中这样写道。人在世上匆匆几十年,最终不过会如浮云般消散在世间。朽骨埋没于泥土,只有终身修业才能让不朽的灵魂立于世间。颜之推本人虽然早已随历史的长河一起奔流而去,但他的教育智慧却永存世间,为后世立身处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