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笔记软件的优缺点

现代两种笔记管理方式

现代笔记管理软件中对笔记的管理方式,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夹管理和标签管理。

文件夹管理的方式弊端非常明显,由于一篇笔记只能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下,所以它严重限制了一篇笔记被发现的几率,阻碍创意或者灵感的产生。

跟它明显对比的就是标签管理法。

标签管理的方式看似比较合理,一篇笔记可以根据实际的分类打上不同的标签,这样提高了笔记被发现的几率。

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通过标签找到一篇笔记后,如果我们顺着这个笔记的其他标签继续往下寻找新的笔记,往往会迷失了方向,很难能够原路返回(当然这一点不绝对)。

标签管理另一个弊端是,当你的需求是做的大量的笔记的时候,需要打几千个标签的时候,你的笔

记管理会变成你的噩梦,你将会在大量的标签中迷失。

设计易被找到的笔记

使用双联优先的方法,你的笔记就像独立的原子一样 —— 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但随时可以组合成元素、分子和化合物,而这些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威力要大得多。

笔记优先的知识管理方法意味着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设计。



确切地说,你是在为一个苛刻的客户 —— 未来的你,设计一个产品。

未来的你不一定相信过去的你投入到笔记中的一切都有价值。

未来的你也许是不耐烦和持怀疑态度的,要求事先证明那些花在复盘笔记上的时间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回到原点:
每一个设计的核心,我们都在努力平衡优先级。当你既想要A,又想要B时,你就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你希望车辆能保护乘客,但你不能只在车上加一层又一层的钛合金装甲。你必须在安全与重量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你想让手机电池容量更大,但你不能只给它加一块10磅重的电池。你必须在电池寿命与体积和实用性之间做出权衡。就笔记而言,我认为我们正在努力权衡的两个优先事项是笔记的可发现性可理解性

双链和其他笔记管理法相比较的优势

双链笔记 有别于 Evernote、有道云等工具,它的功能包括知识库和知识图谱,这些功能有利于我们对知识二次加工。

像 Evernote、有道云这样的笔记软件中,由于非常容易将内容存入 Evernote,无论是采用文件夹管理还是标签管理,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垃圾场,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收藏家谬论」:

1.很多时候,我们收藏了一篇文章,就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读,所以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2.如果收藏的文章一旦超过了我们的管理能力,它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变成一堆垃圾。
3.即使我们对收藏了文章进行了阅读,他的意义依然不大,只会增加短期记忆,只有形成了笔记才能让知识参与到「知识循环」中。

使用双链管理笔记,会让笔记与笔记之间通过索引建立起联系,通过不断的添加索引,渐渐地我们的笔记就会形成知识网络,这会让我们的知识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笔记越多,网越大,更容易从中找到内在的联系。
•当你带着问题或者一个想法去探索双链笔记时,就会想人类大脑思考那样,从一个线索跳转到另一个线索,是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会激发我们的创造性。
•大量研究表明,非线性笔记比线性笔记更有利于学习,尤其适用图表和概念图,更能促使信息选择和组织。

什么样的笔记软件能帮助我们?

一台能正常跑的电脑系统,前提就是主机,显示屏这些硬件载体,你操作系统再牛逼,没有主机你也跑不起来。同理,我们的外脑的搭建也是如此,所以建立外脑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外脑的载体,即存放我们知识的工具。

市面上有许多的笔记软件,例如有道云、印象笔记、mybase等等,这些是按文件夹分类的结构,不可避免带着传统笔记的硬伤。所以笔者在这里推荐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笔记——OBSIDAN。

OBSIDAN的强大之处在于实现将笔记与笔记之间联系起来。
比起传统文件树笔记关注笔记的位置,OB关注的是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关系。
OB允许你建立更符合你思维模式的笔记体系,大大改善笔记优先带来的硬伤,同时允许你在这笔记体系中兼容类似标签优先的知识管理方法。
具体的功能不赘述,可以在 Obsidian - Obsidian-docs 中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