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陪孩子参加小区举办的一个亲子扎染活动。
小朋友们基本上都是妈妈或者奶奶陪着一起来的,坐在我旁边的一对父子很自然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为了教授和启发小朋友做出不同的扎染图案,男老师用各种辅助工具,将不同大小的白布片折叠或是捆扎起来,一边做,一边很亲切的提问。
小朋友们都很好奇,一边仔细观察着老师手里的动作,一边踊跃的回答着问题。
旁边的小男孩似乎一直很胆怯,在小朋友们同老师开展互动时,他的小眼睛里也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并时不时的摇晃着身体,竭力从小朋友中间的空隙里观察着老师的动作。
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的小嘴巴都会动一下,但却没有让任何人听到他所说的话。
“你为什么不回答问题?你看其他小孩都在回答问题,你回答啊!”看到周围小朋友热烈的回答着老师的问题,这位爸爸按捺不住内心的着急,焦躁的推了小男孩一把。
“他在回答问题,他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的声音特别小,你没有听见。”对于这个爸爸突然的举动,我有些吃惊,并帮小男孩解了围。
“胆子小的要命,不知道怎么搞的!”
我心痛的看到,就在这推搡和没来由的批评里,小男孩眼睛里的亮光瞬间黯淡了下去,默默的低下了头,任凭老师在上面说什么,也不抬头看了。
在后面的动手环节里,老师给家长和小朋友各发了一块白布,要求自己动手做扎染。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教授或是自创的方法,兴奋的摆弄着手里的白布。
“啪!”我旁边传来了一声响亮的手掌击打手背的声音。
“你做的这是什么?你看看人家其他小朋友怎么做的?你怎么干什么都这么笨呢?”小男孩折叠白布的方法遭到了爸爸严厉的斥责,手背上也挨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让刚才还在小主人手里欢快跳动着的白布片掉到了桌子上,还没有捆扎成型的白布片在桌面上拐了个弯儿,委屈得趴在了那里。
在周围小伙伴和家长们的注视下,小男孩默默的将手缩到了桌子底下,悄无声息的再次低下了头。
02
这响亮的一巴掌触动了我的心弦,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十多年前高中的演讲台上。
那天,我这个农村娃穿上了自己最好看的红色夹克衫,面对着全县家庭出生各异的上千名师生,努力的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将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的演讲声情并茂的和盘托出。
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拿到了二等奖。
虽然班里同学在为我鸣不平,觉得我比第一名学校领导的女儿演讲的更好,第一名应该属于我。但我却毫不在意,拿到第二名,我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我急切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等待着他的肯定给予我的欣喜。
有些意外,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得知女儿获得二等奖的项目竟然是演讲比赛,他顿时变得很不耐烦,并开始了疾风骤雨式的斥责:“你得这个二等奖有什么用?整天就知道玩儿,等你学习成绩在你们学校排到第二了……”
明明身处艳阳天,可我觉得自己整个人似乎像是淋了一场大雨,从内到外都湿透了。
我开始埋怨,学校为什么要举办这场演讲比赛呢?而我为什么又要拿二等奖呢?我这么差劲儿的一个学生,站到那么一个耀眼的地方合适吗?……
孩子们兴奋的喊叫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老师将扎好的布片收集到了一起,准备开始染色,家长和孩子们也都兴冲冲的围过去看,那对父子也早已离开了我的视线。
虽然再没有见到那个小男孩,但他突然暗淡的眼神却让我难忘。
03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应该指的是,在孩提时代,人虽然不具备判断事物利害的能力,但却有一颗向往美好事物的心。
花朵是美的,孩子会忍不住去摸一摸,闻一闻。幼儿园阿姨是亲切的,孩子会想着去亲近。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选择,喜欢的,就兴奋得去做,不喜欢的,就不予理睬。
确切的说,无论在任何阶段,人都有向往美好事物的本性。只是在社会的打磨下,很多成年人的这种本性逐渐被其他欲望所掩盖。
这本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但更可悲的是,一些成年人过早的将这种欲望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就像小男孩的爸爸一样,以他的判断标准,小男孩就应该踊跃的回答问题,应该心灵手巧的扎出大家都认可的布块,而现实中小男孩的胆怯和“奇奇怪怪”的布块捆扎法都是笨,是比别人差的表现。
也像我的父亲一样,他觉得只有我考试成绩排到前三名才是值得肯定的,而演讲比赛只是一些浪费时间的小伎俩。
他们或许觉得,自己是在煞费苦心的帮助孩子成长,但实际上他们却是用自己正在没落的价值标准要挟孩子的人生。
像一个失意的赌徒一样,他们焦急地向孩子灌输着他们所参与游戏的规则,梦想着有朝一日,让孩子来扭转自己失败的赌局。
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等孩子到了施展自己拳脚的年纪时,游戏规则早已不知变换了多少次。
随着一次次的否定和打压,暗淡下去的,不仅仅是原本闪亮的目光,还有原本可以更加明媚的人生。
孩子内心自然生长起来的,晶莹通透,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优秀品质被摧残泯灭,没有形成优劣判断标准的他们开始变得自卑。
就像聪明的小男孩不敢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他怕自己错误的回答引来爸爸的斥责。就像曾经不自信的我一样,一直觉得自己努力所得的成绩都是不值得被肯定的。
一旦形成这样的心态,孩子日后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内在的挑战,因为在迈出第一步之前,他们首先要冲破内心自我否定的壁垒。
因为弱小和单纯,孩子需要我们精心的守护和正确的引导。但也仅仅是守护和引导,而绝不是剥夺和强占。
04
梁思成在决定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建筑时,他的父亲梁启超曾一度感到忧虑,因为要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就要开展实地考察,可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这样的选择风险太大了。
虽然有担忧,但作为一位尊重孩子的父亲,梁启超还是将搜寻到的北宋建筑学家李戒的《营造法式》寄给了正在美国求学的梁思成,并在日后为儿子争取到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创建与教学研究的工作。
在普通人的眼里,梁启超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存在。但剥去一身的光环之后,他也是个最普通的父亲,同样具有为子女计长远的含辛茹苦。
所不同的是,这位“伟大”的父亲懂得,孩子只有先成为他自己,才能在日后的人生路上采撷到最丰硕的果实。
正是有了这样的尊重和引导,在被他人贴上“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这两样标签时,梁思成一点儿都不觉得压抑和自卑,因为他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身份——建筑学家梁思成。
人之初,性本善。
真的很神奇,你面前的这个小生命体内竟埋藏着那么多无法预知的精彩。等到有朝一日,在一片耀眼的光芒中,他破茧成蝶,振翅高飞,你的内心能否盛得下那么多的感动和喜悦?
是时候丢弃你的偏见和固执了,不要再亲手磨灭孩子优秀的品质了,去引导他,鼓励他,让他坚强、乐观的长成他自己的样子。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比你优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