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观察大学生班级比赛时发现,很多队员特别喜欢用手去防守对方。有大量的回合,某一名队员想去下手掏球,但结果往往是被对方一个体前变向运球轻松过掉了。但是这名队员还是不厌其烦的下手掏球,结果还是不出所料的被一步过。
身高与体重不占优势的艾弗森,职业生涯(常规赛)场均抢断数也只有2.2次,对于任何一名球员来说,大部分时间还是要靠常规手段来防守对方。而我认为,无论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一支优秀的球队,贯穿比赛始终的就是让对方在干扰下投篮,这才是防守的最高境界。
我们首先得达成一个基本的认识:一场比赛下来,成功抢断球、成功盖帽的次数其实在防守中是极少极少的。
在NBA这样的比赛中,一支球队投篮出手的总次数一般在80-100次之间,而抢断与盖帽的次数一般在5-10次之间。所以在现实当中,对方的每一次进攻你不可能都是成功的抢断与盖帽,那90次的防守,你要做的就是让对方在干扰下投篮。
(经常看马刺队打球的朋友会发现,他们一个重要的防守原则就是干扰下投篮。绝不轻易出击,而是伺机等待强干扰的机会)
更容易忽略的是,技术统计很难反应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你因为抢断球而失位造成的对方直接得分的次数;第二是因为想去盖帽而被晃飞让对方直接得分或造犯规后罚球命中的次数。如果有这两方面的技术统计,你会惊讶的发现,抢断成功与盖帽成功的效率(或价值)远远小于抢断失败、盖帽失败给球队造成的损失。
越高水平的球队,每一名球员主动出击断球、盖帽的次数要远远小于业余联赛中的球员。因为他们明白让对方在强干扰下投篮更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性。
这里强调的是:对于不同水平的球员,强干扰的定义是不同的。我还清晰的记得在这个赛季揭幕战马刺对阵勇士的比赛当中,其中一个回合是马刺队的加索尔换防到库里,但就是因为加索尔换防跟出去的速度慢了半拍儿,给了库里一步的空间去投射三分球。这瞬间让主教练波波维奇恼羞成怒,随即把加索尔叫到场边教育了一番。
如果换做是防守其他球员,波波维奇也许并不会这么生气。原因就在于像库里这样的球员,给他一步的空间去防守就根本没有任何干扰作用了。要想真正影响库里的投篮命中率,在防守时你的躯干与手臂就要贴近他(比一般球员要更近)才能形成强干扰。
(正是给了库里一步的空间,让波波维奇恼羞成怒)
然而对于广大篮球爱好者而言,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永远不失去位置,不管对方是在做三威胁动作还是正在运球突破。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掏球,不是去盖帽,而是通过脚步的移动、通过快速的滑步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位置,让对方在投篮的瞬间,你可以根据这个位置很好的伸手给他一个强干扰。
这个“位置”概念我们之前的文章谈过:“三点一线”。三点指的是:进攻者、篮筐以及你自己。而你的位置就要在进攻者与篮筐的连线上,最最重要的是,你要始终在这条线上。什么意思?因为对方是会移动的嘛,所以很多时候进攻者运用各种变向运球、突破会诱导你离开“假象线”的位置,从而创造出空位投篮的机会。
那么如何保持不失位呢?首先,你要在意识中当中知道有这么回事,当对方还没有接到球时就做好防守的准备。其次,当对方接到球时,你初始的位置选择极为重要,它关系到你后面能不能进行高质量的防守。如果你开始的位置选取就很合理,那么进攻者就需要时间进行调整位置,这个过程给你了由被动防守变主动防守的机会!
要想从防守菜鸟变成防守悍将,头脑中对防守的理解程度至关重要。只有理解了干扰下出手的原则,你才愿意控制自己的断球、封盖欲望,从而让你的防守变得更加理性、自如。
我不止一次的说:成功的防守并不是把对方的球马上抢过来,而是让对方用最不擅长的进攻方式在干扰下投篮,这才是防守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