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爱看历史,尤其是我们的中华史,洋洋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人物众多、精彩纷呈,再加上《琅琊榜》、《兰陵王》、《芈月传》这些披着历史外衣的影视剧渲染,历史成了五颜六色的故事源泉。
我本人也从小爱看历史书,借着高中、大学时学校诺大的图书馆资源,断断续续看完了《二十四史》,也慢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历史认知体系。虽然没有“当年明月”那般出众的历史知识传播能力,这些年也凭着一股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做输出,曾连续三年在沙洲工学院开设《中国历史漫谈》选修课,今明两年又计划在少儿图书馆开40节《给小朋友们的历史故事课》。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时常有身边的家长朋友询问学生该怎么读历史,我把建议汇总起来,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观点
首先,读书是为了开眼界、促思考、长见识,读历史尤其如此。所以要在读史中学习和养成多角度、多层次看待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反复甄别,切记不能因为所读某本书中的观点、叙事内容与课本、学校老师所授不同,而对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质疑,甚至影响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这个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孩子读历史的正确顺序,应该先以趣味性的故事入门,待产生兴趣后广以涉猎,积累一定量的相关知识后再慢慢搭建大的格局和史观,最后跳出局外重新梳理、温故知新。
读历史格局要大,但落点得低。不能只读中国不读世界,不能只读近代不读远古,不能只读帝王将相不读巫医百工,不能只读王朝更迭不读宗教、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读历史也不能较真。今之新闻言论发生在身边眼前,很多尚不足信,何况古人故事,所以对我们普通爱好者而言,不必太计较一事一言之真伪。读史是读人,阅古是鉴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就是我们自己,阅史先阅历、读人先读心,这也是大格局的体现。
我一直强调读历史的大格局,因为历史是很多很多人的人生经历汇聚而成的时代脉络,这可是比长江黄河还要宽阔雄浑的豪迈洪流。历史包罗万象,我们生活的世界边界有多大,历史就有多大,所以常读历史可以培养记忆、联想、关联、洞察、表达等多种能力,反之也需要这多种能力综合聚力、融会贯通才能读好历史。
关于读历史的方法,我分享两条。一是相互印证法,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各家史书、史论皆可涉猎,综合运用资料,然后相互对照、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自己的结论。二是图文对照法,所谓“史地不分家”,读历史时边看书边对照地图按图索骥,不但有助于增进理解,更能增加阅读趣味,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历代地图集也应该常置书柜桌头。
二、书单
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这个系列尚未出完,我目前看到了《南宋风流》。易老爷子见解深、才华高、脾气倔、不盲从,书是一本一本出,文是一字一字琢,全球视角、全局眼光、全面涉猎,优美文笔与独特见解并重,读来耳目一新、轻松有趣。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轰动一时的网红历史书,掀起全民明史热,作者笔法有趣真实、深入浅出、参阅资料详实,即使是中小学生读来也不会晦涩艰深,读小说一样的代入感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史蒂夫·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讲述世界历史的佳作,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横向叙事,把一些精彩历史瞬间横切面展开,直插人心、扣人心弦;二为《麦哲伦—— 一个人和他的事业》,纵向叙事,详尽描写了麦哲伦和他一生的航海事业。作者茨威格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历时15年在意大利生活体会写就,在书中作者将亲自带你漫步于帝国的行省,遍访罗马皇帝们热爱的城市。读来仿佛我们在和盐野七生一起同走罗马路,与古代罗马人面对面,穿梭于罗马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感受罗马帝国昔日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