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小说场景宏大,人物繁多,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今天就我的浅见来谈谈其中的佛教思想。
仪琳(一)
当日令狐冲和田伯光坐斗打赌之后,身受重伤。仪琳感激令狐冲舍命相救,拿出恒山派的伤科圣药“断续膏”为令狐冲疗伤。为躲避追杀,仪琳带着令狐冲逃进一个山谷。经过颠簸,令狐冲伤情反复,身体发热,情况异常凶险。
仪琳束手无策,只好一心一意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仪琳至心念佛,祈祷,在朝阳下一片圣洁,真若一尊观世音菩萨现身,声声佛号尤如甘露滴入人们的心田。
一会儿,令狐冲悠悠醒来,觉得口渴。仪琳看了一下周围,不远处有一片瓜地,可惜无人看守。不告而取,是为偷,佛门大戒。仪琳踌躇良久,想到令狐大哥为救自己身受重伤,自己为了报答他偷一个西瓜,即使是为此下地狱也是心甘情愿呀。令狐冲开心地吃着西瓜,哪里想到仪琳细密的心事。
仪琳父亲是不戒和尚,母亲是一个尼姑,生下仪琳之后不久他们俩吵架分手,将仪琳托付给恒山派定逸师太。仪琳耳濡目染,做了一个小尼姑。后几经周折,仪琳放下心中执念,静心修佛,冥冥之中亦有几分天意。
袁紫衣(二)
围绕“南天一霸”凤天南,胡斐和袁紫衣斗智斗勇,他们俩一个要杀,一个要救,彼此留下深刻印象,惺惺相惜。胡斐甚至心生爱慕。等到武林大会再见袁紫衣,她已换了装束是一个法相庄严的比丘尼。胡斐心中大震,大痛,亦无可奈何了。临别赠言“一切恩爱会,皆由因缘生。缘灭情亦灭……”胡斐心中终是难得解脱。
鸠摩智(三)
鸠摩智是吐番国师,佛法高妙,在雪域佛国讲经说法,度人无数。偏偏执着于武功,要集齐天下武林绝学。为了大理“六脉神剑”,勾心斗角,强取豪夺。为了少林绝学,偷进藏经阁,贪多嚼不烂,练功过急,经脉岔乱,功夫全失。是时,鸠摩智心头大震,忽然间万念俱空,好在他是有大慧根的人,返念观照自身,明白往日执着武林绝艺之非。破法执,破我执,顿时悟得空性,心无挂碍,返身回归吐番,弘扬佛法,终成一个代高僧,不负雪域法王之号。
谢逊(四)
谢逊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其人高才勇哲,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人。可惜其人际遇惨酷,妻儿家人被其师成昆杀害。谢逊为报大仇,处心积虑,做了很多偏激的事,害了很多人的性命。他被仇恨蒙蔽了心眼,心情郁郁,数十年不得开心颜。直到张无忌出生,一声啼哭,触动他心中柔软之处,才恢复正常人的心态,后收张无忌为义子,悉心培育抚养,视若己出。
后来谢逊被囚在少林寺,由渡难,度厄,渡劫三僧监管。三僧为度化谢逊,日夜诵经说法。谢逊反观自己数十年所做恶事,心中颇有忏悔之意,只是执于仇恨,不得解脱。
张无忌得知义父被囚少林寺,率明教群雄去救援。在对阵少林三老的金刚伏魔圈之际,张无忌使出乾坤大挪移神术,极尽变幻,机巧迭出,大喊怪叫,遂有入魔之意,被佛法克制,情势危急。
谢逊当时在场下地窖,闻得义子张无忌魔意沸腾,被金刚伏魔圈所克,心中忧急。危难之中,谢逊运狮子吼,大声诵金刚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大城,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张无忌佛经入耳,顿时心头清明,收敛魔态,转危为安。
后成昆落入地窖,谢逊与其殊死搏斗,击瞎成昆双眼,废了成昆一身武功。谢逊大仇得报,执念顿空,逆运神功将一身所学还与成昆,坦然接受群雄唾弃,以还往日罪孽。其后随少林三老修行,大彻大悟,成为一代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