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的2018年统一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值此时机,一读EDU(ID:yidu_edu)特推出“高招专题”。
这是专题第一篇文章,专门分析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招生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对老师、家长、同学们有所帮助。
6月7日、8日,全国975万考生迎来2018年高考。录取批次的继续合并是今年高考的一大看点。
本文从2017年部分高校录取情况入手,分析合并批次改革给高校招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01
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已成大势所趋
2018年,天津、广东、辽宁,也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次”。这是继2017年山东、海南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之后,又一批省市推进批次合并改革。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孙志良说,此举旨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也有利于各高校面向同样的生源同台竞争,创造了较为公平的录取环境,使考生和高校实现“双赢”。
广东2018年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来源:荔枝网)
合并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批次已是大势所趋。
此前,上海市从2016年高考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批次。
而浙江更是在2017年将所有批次合并,实行80个“高校+专业”的平行志愿模式,分3段进行投档。
合并本科二批、三批的省份则更多,从全国来看,仍然保留“三本”的省市已不到1/4。
批次调整是国家高校招生政策的导向。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此前设立一、二、三批次的录取批次,按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释,主要是为了方便录取工作,而随着高校数量增多,大批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成立并招生,今天的分批录取格局逐渐形成。
但与此同时,本科一批院校录取分数线往往比二、三批次院校高,一本学校也比二本、三本好,这种‘刻板印象’随之产生。
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会带来哪些影响?教育部此前表示:
一是拓展学生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合并第一、二批次,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填报志愿。
在此意义上,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二是促进素质教育,拓宽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空间。
合并本科第一、二批次,有利于高中学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率”,缓解学校的升学率压力,减轻师生不合理教学负担;有利于高中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拓宽专业发展空间。
合并第一、二批次,解决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问题,促进高校从基于分数的分层招生,逐步走向基于专业兴趣的分类招生,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实际,自主发展,办出特色。
(来源:月亮岛教育网)
02
打破高校“出身”
部分特色高校脱颖而出
部分高校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批次合并带来的变化。
以浙江2017年高考录取为例。浙江新高考录取将所有批次合并,实行“专业+高校”、分段投档(分为普通类一段、二段、三段,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投档录取——编者注)的模式,更强调专业特色。
这打破了原有“一本”“二本”的人为分层,给部分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提供了超越的机会。
录取结果显示,部分原来在本科一批、二批均投放招生计划的高校,在2017年浙江高考招生录取中,取得了原“二本”专业投档分数显著提升的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来源:中华网)
案例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大部分专业在普通类一段就完成了招生计划,少量在普通类二段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等高收费专业)的投档分数也超过或仅仅略低于一段线。
该校交通运输专业在二段的投档分数线(582分)甚至高于浙江省普通类一段投档分数线(577分)。
再如,原“二本高校”西北政法大学在一段投档时就完成了录取,其投档分数线历史性地超过普通类一段投档线6分。该校法学专业的投档线甚至超过了一些“双一流”高校的专业分数线。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图片)
在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普通高校提供逆袭机会的同时,新高考也给一些高水平大学敲响了警钟。
案例
2017年浙江高招录取中,部分地处边远地区的“双一流大学”在普通类一段线上没有完成录取。
如石河子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医学、财务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在二段才完成录取,且投档线也低于一段线。
部分“双一流”大学校内各专业的投档分数线也出现了较大差距,如四川大学投档分最高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与最低的材料类(匹兹堡)相差49分。
(来源:新浪博客)
03
高校该如何应对录取批次改革?
未来,其余省份的新高考改革也将陆续落地,其中也会包括批次合并等举措。对此,高校可以考虑如下应对方案:
一是继续推进大类招生。
这样可以相应增加每个招生大类的招生计划,避免每个专业单独招生时考生“不敢报”;
此外,入校学习一段后,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再进行专业分流,也可以解决部分考生“不愿报”的问题(填报志愿时,有的考生仅凭专业名称就判断某个专业“不好”)。
二是加强针对学校和专业的宣传。
高校在外地招生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如果高校没有让考生对学校和专业获得足够的了解,很可能会错失目标生源。
三是高水平大学可考虑将“冷门”“长线”专业的招生计划更多投放到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中。
这样既可增加考生的选择机会,也可以吸引到专业学习意愿强烈的考生。
落实到根本上,高校要更加注重专业建设,不能再求大求全,对热门专业(如“大数据”)也不能再一哄而上,而要基于本校的背景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品牌专业;
对于那些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专业,则应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当舍则舍。
高校应对高考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行大类招生。(来源:新蓝网)
04
避免高考志愿填报“乌龙”事件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在高考志愿填报环节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案例
例如,2017年浙江高考普通类第一段专业分数揭晓后,居然有五六所独立学院“杀入”投档分数前100强,“碾压”众多老牌名校。
尤其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该校最低投档分数线为646分,比武汉大学、华东师大等录取分数还要高。据推测,填报这些独立学院的高分考生属于“误报”,把“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独立学院)误认作“同济大学”。
还有一些高分考生误报了专科专业,如某浙江考生虽然考了600多分,却获知自己将要被南昌大学鄱阳湖校区的专科专业录取。
(网络图片)
对此,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取消批次后,对于本、专科都招的学校,只能通过观察学制年限(专科3年,本科4年及以上)和在电子系统里面标注本科、专科的方式加以区分。
为了避免类似“乌龙”事件再次发生,除了依靠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高校和中学加强宣传解释、提供模拟填报志愿机会提前发现隐患外,考生和家长也要提前关注高考改革的政策变化和操作细节,避免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