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分享了出伏后的饮食习惯,今儿个分享生活习惯,一定要知道这五件事。
第一件:防中风
出伏后,昼夜温差大,一冷一热,交替折腾,血压波动大,易诱发中风。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统计显示,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所以,在出伏后,一定要注意防中风。
第二件:养护胃肠健康
出伏后,正是夏秋交替之际,昼夜温差大、气温冷暖多变,脾胃功能较弱,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胃病者,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都较弱,此时,胃病极易复发!
因此,出伏后,保护胃部健康,常揉养胃穴。中脘穴,是任脉上的要穴,中医认为其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经常按揉,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对于缓解胃痛,效果更佳。位置:位于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按摩中脘穴,可以选择点揉法,或者摩揉法。
点揉:用手指,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
摩揉: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第三件:运动调养,应适度
出伏后,进入初秋,此时,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秋天养“收”,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爬山、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可以增强肺活量,提高抗病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运动,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具体可看昨日更新的内容。
第四件:防“秋乏”,早睡早起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保证充分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适时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第五件:祛湿除寒
夏末秋初湿气重,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易伤身。特别是中老年人,脾脏功能下降,就更容易受到水湿的侵害。可以试试“出伏贴”,祛除残余湿邪。
将汉古贴到肚脐上➕脚底涌泉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驱寒可以一周采用艾姜足浴粉泡脚一次,其余时间用白水泡脚即可。记住了?做好这五件事,秋冬更健康呦!
注:泡脚方法
水温:大于40度小于45度
时间:15-30分钟
浸泡深度:至小腿处最好
器皿:木制桶、木制盆、足浴盆或一般的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