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马尔克斯
19年秋天读完了百年孤独,百感交集,布恩迪亚家族的悲哀和马尔克斯奇幻的叙事方式狠狠地震撼了我。
百年孤独是一本没有主角的长篇小说。这本书有的只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这个从生到死的家族,以及这家族中的所有人。
家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认真地活,从拒绝孤独、反抗孤独,到陷入孤独,最终被孤独吞没。他们的身份经历、反抗孤独的方式各不相同,却殊途同归,纷纷走向泯灭。
奥雷里亚诺上校在晚年敲打小金鱼,用小金鱼换金币,再熔成小金鱼,周而复始;美人阿玛兰妲自己缝制寿衣,白天织晚上拆,最终在寿衣完工时死去;爱上富家小姐的工人巴比伦在孤独中老死,一直遭人唾弃。
这些情节匪夷所思又动人心弦,它的美在于前后对比,上校曾拥有妻子儿女,曾为别人、为自己发动战争;美人曾有情人,有美丽的爱情;工人曾拥有爱人的一切,他们有孩子。然而命运没有放过他们,轰轰烈烈过后,必是令人窒息的孤寂。
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抓着床单飞走的美女,蕾梅黛丝。蕾梅黛丝是一位罕见的美人,美且奇异,她平常只穿一件亚麻袍子,剃光头,漠视一切规则,随心行事,可以凌晨三点起床吃饭,然后在浴室沐浴到下午。她没有欲望,单纯却又冷漠,太过自由,不为世人所容,孤独到极致,最后攥着床单便离开了马孔多,“永远消失在连飞得最高的回忆之鸟也无法企及的高邈空间”。
这样奇异的情节在书里数不胜数,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同时他的一字一句又在提醒你“这是正常的”、 “就是这样”、 “不要怀疑“,他让你觉得书中的一切都不思议却又合乎情理,他将梦与现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不得不提及马尔克斯在书中“半因果”的叙述方式,即一个很小的原因,导致一个很大的结果,如美人蕾梅黛丝的奇异和她的轻盈升天;以及一个很大的原因,却只出现一个很小的结果,如暮年的上校废尽心思要发动起义,却没有成功,反而使上校彻底崩溃,从此郁郁寡欢。马尔克斯开创了自己独有的叙述方式,这百年孤独出名。
而使百年孤独永恒的,却不是其叙述方式,而是它触及了永恒的话题,而且还是两个——历史,与孤独。
我至今记得自己看完百年孤独后的震惊,只觉得荒唐,真是“满纸荒唐言”,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家族,无数奋力挣扎、努力生活的人,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
但细思又极恐。众所周知,百年孤独一向被认为完美地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而拉美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混乱中,政体变迁,战争不断,血流不停,似乎无论拉美人怎样努力,一切都好像在绕圈,永远不会改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众多国家都有流血流泪的历史,人民的痛苦是相同的,而战争进行到最后,很少会有人记得当初因何而战。若说故事荒唐,现实岂不更荒唐;现实的本质若是荒唐,荒唐背后为何不能是现实。
冥冥中,是谁在提醒我们,和平虽在眼前,历史不容遗忘?这就是百年孤独触及到的东西。马尔克斯把大家想说又说不清的东西摊开来,讲清了。而这,还不是百年孤独的终点。讲孤独,才是马尔克斯的杀手锏。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孤独一直存活于人们心里。孤独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什么是孤独?怎样才算孤独?孤独能带来什么?马尔克斯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马尔克斯从不直言书中某个人物孤独,他只是细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近百年的兴衰,用家族无数人的伤痛与死亡诠释孤独。没有什么比死亡的累积更伤人。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在有无数孤独人们的今天,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狠狠地撞击了人们的心,告诉大家——孤独的不是一个人、一群人,而可能是所有人,但生活还要继续。并给出了警示,高质量的孤独使人改变、进步,但一味地滑入孤独的深渊,则可能万劫不复。
书的意义在于警醒人,让人更好地生活,百年孤独也是如此。
再好的书也只是书,重要的是人。
没有人能对孤独永远免疫,但再孤独也不能放弃前行。也许再努力一点,再坚持一下,我们苦苦追寻的一切就会翻山越岭,过来拥抱我们。
愿你不孤独,更愿你不惧孤独。
愿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