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从一场繁华漂泊到另一场繁华或者苍凉,根本停不下来。行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就是一个遇见,就是一场美好。
在曾经的记忆力,语文课堂就是背不完的生字、词语,还要背段落大意,最后还有中心思想等待你的记忆。遇见文言文更是令人头疼,文文皱皱的,一个字儿能有好几种的释义,稍稍的一个转弯儿,足以让你晕头转向摸不着边儿。正因为转不出来,所以也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渐渐的远离。因此,语文成绩也是扑朔迷离让人时刻准备着逃避。
随着职业角色的特定,认识的改观,渐渐的也了解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对语文依然隔层纱的斥迷。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便可以改变一切。就在这样的一个暖暖的午后,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遇见,让我对语文课堂的认识发生个180°的转弯。走进了王征老师的文言文课堂,没有想象的偏执,没有孤单乏味的说文嚼字,教法不是呆板枯燥,课堂气氛更没有苦闷一说。所以,学生的热情火花点燃课堂。真的是“文”“言”共生,“趣”“味”合一。唯一感觉有点儿缺憾的地方就是背读,觉得应该让学生反复的读,熟读成诵,读出古文的古韵古味儿。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所以,语文课上必须有读的指导。就像胡美红老师的那节课,让学生反复的读,读出心里的感受,读出语文的美妙。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学生在胡老师的带领下,用心倾听,细心品味,让那份美妙的感受直击心房,让人留恋,让人陶醉。让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走进自然,关爱自然,感悟自然。
有人说,认同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否定自己,荒谬即神圣。让自己也尝试着走进语文,走近文字,感受文化,感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