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小的时候,我就记住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后来中学毕业的时候写同学录,总一个空白是关于人生格言的。于是,未加苦思冥想,这六个字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条人生格言。
我确实一直被这句话激励着走过了中学时代,它是我给自己加油的话。
我公开写字的习惯,则是从大学时代写“个人学期总结”开始的。大学四年,一共要写八篇,所以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天龙八部》。
那个时候,这些写在学期末的字总是带有一种踌躇满志的意味;于是,也经常听到朋友们评论“加油,彦臣”。
曾经天真无邪的我,在这种时候总是备受鼓舞,然后就回复一个扎红头带咬牙切齿的表情。听到加油声的时候,我常对自己说:“咬咬牙,就会过去的!”
但是不知道从哪个时候,我慢慢开始听到数不清的格言警句,我发现“有志者事竟成”这充满加油之意的话不那么酷了,甚至有一些逻辑漏洞。我开始反思“加油”这个词背后的意味。
大学毕业之后,我仍然在坚持写半年小结。
有一年,我在第一家公司升职之后,做得也算中规中矩。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辞职,年末我写了一篇《我辞职了》作为年终总结。我又听到了更多的“加油”。
但是,这次听到诸多的“加油”声之后,一方面是很开心受到朋友们的关注,另一方面,那一刻我却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和焦虑,甚至有说不出挫败感。
于是,开始隐约觉得有些问题。
(二)
再后来,一个人去了一趟秦皇岛,刚巧碰到秦皇岛举办马拉松比赛,我再次听到了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加油声。(ps.下个月我就是参与者,不是观众了)
我忽然想起自己大学参加运动会的情景,与当时如出一辙,观众的加油声真的会让赛道上的勇士们心潮澎湃。
我又一次反思“加油”的意义。
近来,相对于运动的场景来说,我很少在生活场景中对别人说加油了,我愈加觉得“加油”这个词在某些时候,是有一些偏颇的。
于是我简单查了一下“加油”一词的由来,发现已经无证可考。
但是,不管是来自民间榨油作坊工人嘴里喊的号子,还是源于给汽车加油而用于民国大学运动会的说法;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加油”一词都用于鼓励劳动或者运动,也就是说它用一种短促有力的号子刺激身体机能的发挥。
(三)
当我们想鼓励别人,说出“加油”的时候,听者会产生类似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反应,热血喷张,争先恐后,甚至有成王败寇的想法。当然,这并非言者之过,只是听者有心。
首先,“加油”的声音会加强聚光灯效应。让听者觉得自己的荣辱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加油声让听者更加确认了自己身处失败的境遇,加深了自卑感。
进一步来说,无故放大自己存在感,只会让人做出不合心意的决定,来迎合大众的态度。因为“加油”的喝彩声,或者说群体的认同感,是每一个人都难以抗拒的诱惑。
然而,一个人生活的观众有多少呢?我想,最多大致相当于我们同时关注的人数,算算朋友的数量,不过寥寥十几人。
说来也奇怪,一方面,我们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过于关注自身,另一方面,却不曾像了解别人那样了解自己,以至于蒙蔽着双眼,让人生路只知道循号子声而去。
其次,“加油”这个词除了包含着很多积极向上的意义之外,还散发着一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义无反顾的勇气。接收到这种鼓励的声音,会让听者自认为不应该放弃眼前的路,失败了就必须重来。
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一面,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它并不像竞技体育或者生死战争那样,“破釜沉舟”的生活态度只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焦虑感。
实际上,我们有权利选择停下来,甚至选择不努力,选择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加了油,而是正确的自我认知。
最后,由于感受到过多的自我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感,在这样的心里压力之下,往往会有不理智不冷静的选择。而在加油声的鼓舞之下,这个时候的决策大多会比较激进,甚至鲁莽。
就像我第一次辞职的时候听到“加油”声之后,还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多金的第二份工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的努力,才能做到大家眼中的加油。
等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的时候,时光已经蹉跎而过,当时放下那一切选择去支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四)
当然,或许对于大多人来说,对朋友说出“加油”的时候,只不过是想鼓励一下或者支持一下朋友,实在不必这么苛责对错。
没错,言者无意,出于友情的鼓励肯定是饱含人间温情的。甚至也有很多听者,都不会像笔者这么敏感地察觉到这些心里反应,反而是备受鼓舞。
而我写下这些反思,也并非出于“纠正”这些生活方式的目的。
其实,它更多的意义是写给那些情感细腻又略带自卑的听者,我们应该了解一句“加油”背后的意义,摆脱束缚,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内心的决定。
很多生活中的情景并不像工作那样,可以用简单的KPI来指导生活,甚至很多生活的惊喜往往在世俗的KPI之外才会发生。
在工作中,以结果为导向的情景中,喊加油的号子确实是鼓舞人心的。
然而,在生活中,就算我们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也大可不必“一条道跑到黑”或者一定要“加油向上”。
我想最好的祝福和鼓励,首先不能在思想上给予听者束缚和压力,而是完全自由的选择权利。
我想,在这种祝福下,听者的感受便是温和又充满力量的,结果便是不走极端也不自暴自弃,就像《中庸》里说的“致中和“一样。
(五)
当你仍然想祝福一个处于低谷期或者动荡期的人,或者想要鼓励一个失落的朋友,那就说一句——
“祝好”。
P.S.
望月尘 | Yann:
有时胡言曾经,有时乱语现在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