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因为不听话,会被大人们教育,动不动就是一巴掌。似乎在他们的世界里,好孩子是打出来的,不是被教出来的。
小时候的确很无知,也的确做的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所以面对大人的管教方式,除了接受,我们别无选择。
长大后也逐渐明白了什么叫做懂事,本以为以努力去扮演一个乖孩子的身份,就能够得到大人们的夸赞。可是当你越是扮演一个乖孩子、越听话,一旦有一丁点没有顺从大人们的意愿,就会在不经意间被定义为最坏的孩子。
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大多作为孩子的我们会努力去改正,争取下一次能够在他们的嘴里得到一句吝啬的夸赞。
02
无论我们再怎么去扮演一个乖孩子,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不够好的坏孩子。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否决,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不经意的瞬间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崩塌瓦解。
被否决的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面壁思过,一次又一次的询问自己:“难道真的是我做的不够好吗?难道真的是我做错了吗?”
或许是我们的不足,所以才让他们生气了吧
03
常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全世界都拥有同样一种妈妈。
说实话,对于这句话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就我的身边,朋友们的母亲们就拥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对待孩子不同的教育观念。
我总以为,只有我的母亲是霸道而又可怕的,可是谁想而知:大多的我们所与母亲呈现出来的关系,都是假象。
近日,朋友突然发消息过来,告诉我说:“她真的好累,不管是身体还是心,都很累”。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立马回消息过去,问她怎么了。她告诉了我关于事情的缘由,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母亲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听完整个事情的经过,我接连发了很多问号回复过去。之所以会用问号,是因为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言,着实不太理解,为何她的母亲会在瞬间就大发雷霆。
说白了,就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简单地来说就只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小玩笑罢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玩笑,让他们家在瞬间引发了家庭矛盾。
后来,我们便一同开启了吐槽母亲的模式,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那么她们到底有多相似呢?
04
如果硬是要简单概括,我想在她们的身上贴上霸道、自私、可怕以及不知足的标签。
为何会这样说她们呢?她们可是亲生母亲啊,用这样的词汇贴在母亲的身上,真的有太多的不妥当吧。诚然,的确有很多的不妥当。但是,这些真的就是她们透露出最真实的性格。
我和她的童年经历虽然有着很多的不相似,但是都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本该在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我们,却因为大人们的关系,过早地学会了成熟。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份埋在心里的成熟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我们总是习惯地去顺从她们的想法与建议,以至于包括填报志愿的学校与专业都是她们强求的。我们试着过抵抗,可是没有任何效果。我们尝试着沟通,可是最后都不欢而散。我们努力地去扮演一个乖孩子,可是在她们的眼里,却始终发现不了我们的好。于是我们学会了伪装,努力去压抑所有真实的性格,努力去扮演她们心中的好孩子。
一回到家,我们就自动切换模式,我们努力去顺从,努力去满足,以至于让我们感觉所谓的家都变质了,除了压抑,就没有任何其它的情感。
试问:一个处处都需要察言观色的地方,哪里还像是一个家呢?
我不懂,她也不懂。
05
我们渴望被理解,渴求能够通过沟通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她们太过倔犟,以至于直接告诉我们说:我们没有任何资格与她们沟通。因为顺应的时间长了,所以我们都不懂当初在青春期所谓的叛逆究竟是什么。
因为我们总是习惯去压抑内心的自己,所以一旦出现一点点武逆她们的心理,她们就会生气,就会大发雷霆,就会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她们总是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我们好,可是却殊不知:她们的道德绑架,成了亲手毁掉我们梦想的利器。
我们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她们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又有何办法呢?其实比起她们,我们要的东西真的不多:我们只需要她们能够放下所谓的偏见与强势,可以稍稍理解我们,哪怕只是一下,也足够了。可是她们太过自我,就连让我们去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他们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也习惯于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对我们下定义。他们总以为很了解我们,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所谓的了解,全不过是在他们压抑下所形成的性格罢了。
正所谓常说的那句话:“我从来不是我,我偶尔才是我”。因为我们的乖巧,所以造就了她们的不满足。
一个不懂知足的人,不管你怎样去顺从,她都不会得到心里上的慰藉。不知道其她孩子与母亲的相处是否如此,我是知道:对于我和她而言,母亲的定义就是如此。
我想说:
孩子与母亲虽有着血缘关系,可他们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虽说百善孝为先,可是作为了父母,也不应该用所谓的“孝”对孩子进行道绑架。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思维,为什么孩子就一定要因为母亲的一句不喜欢,而放弃自己的梦呢?
所以啊,不要试图去做一个乖孩子,因为你的乖巧与顺从,可能会让大人们越来越不懂知足。父母与孩子应平等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