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放满整个书架,翻开他们,有仰望的兴奋,也有拥有的满足。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就是其中的一本。
书中讲述了旧社会北平城里,年轻小伙子祥子奔波又绝望的一生。祥子省吃俭用,起早贪黑的拉车,三年后如愿买上了车,却在兵荒马乱时冒险进城丢了车。后来,他继续攒钱买车,再后来,车没了。
他厌恶虎妞,又不得不要娶她,虎妞难产死后他把责任推给了岳父刘四爷,连虎妞葬在哪里都不愿告知。
他想振作起来同小福子一起过新生活,前东家曹先生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兴奋的他赶紧去找小福子,却得到她已自尽的噩耗。
车夫老马拉了一辈子的车,晚年却没钱给孙子买药。骨瘦如柴的他在大雪天里卖着吃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倒在地里,大雪一盖,貌似从未在世间停留。祥子在老车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小福子的离世带走了他仅存的精神支柱。于是,祥子彻底崩溃了,身心逐渐往下陷。最后,沦为与狗争食的行尸走肉。
祥子的结局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体的悲剧,个体难以改变社会,尤其在吃人的旧社会,活着就已然不易了。他的悲剧有着时代的因素,也有着自身的因素。
祥子年轻好强,做事本分,为了买车勤俭攒钱,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是很好的品质。
但他执拗,缺乏自省,遇事爱逃避,墨守成规。
对时代的变化漠不关心,他觉得现钱在手上比在银行强多了,拒绝东家给的建议,后来被孙侦探发现了钱罐,钱被坑走了;
刘四爷愿意借钱给他先买车,他拒绝了;高妈教他放利钱挣钱,他拒绝了;虎妞想给他买两辆车收份子钱,他也拒绝了;
他没钱给难产的虎妞就医,虎妞死后,他没有丝毫愧疚,反之憎恨岳父刘四爷,憎恨设计同他结婚的虎妞,憎恨所有他认为伤害他的人。在自己单一的价值观里,怨天尤人。
这些不足有性格的原因,也有认知的局限。如果没有自省和外在新思想的打破,相互交织的它们,就会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空间,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这也是祥子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一个悲剧,小说所传达的内核在不断地警醒着我们。
心胸开阔,拥抱好奇,保持自省。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探索,随着故事去思考,去体验,是了解旁人,自己,世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