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耳边经常出现这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是啊,说的都烦了。但仔细仔细地去想,我认为书首先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然后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但仔细想想,那些我们容易快速获取的碎片化信息,大部分都转瞬即忘了,但是从书中获取的却不一定,它一定会或多或少地残留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某一天,它真的会再次蹦出来,吓人一跳。
我妈是个爱书的人,她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我真庆幸。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想正是这种耳濡目染,才让我渐渐地开始喜欢上读书。那时候读的也不算多,基本都是虚构类的图书。因为非虚构类,对于我当时的年纪来说,总是看着看着会犯困。毕竟虚构类的书,类似小说,情节是那么的精彩,看看只是图个精彩,并没有真正的有什么需要思考的地方,久而久之,可能就上瘾了。而非虚构类的,总是需要一些功夫一些思考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去收获。
开卷有益。只要不是坏书,读多了没有什么害处,长长见识而已。古人不是说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和收获也一定不同,温故而知新嘛,况且岁月一定也会让你变得与以前有一些不同,当你再次读过时,不一样的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些很久以前读过的书,我也要去温习温习了。
在高中时渐渐喜欢上买书的乐趣,每一本新书,就像一个新鲜的果汁一样,有不同的口味,总是会想去喝。但是买的多了,却不一定读。可能只是沉浸在买书的乐趣。买完一本,看到一半,觉得不过瘾,还想去买另一本。现在想想,当时太年轻,太简单了,缺乏自控力。而如今,买的书一定强迫自己要第一时间读完,否则就先不买。因为它总在那里,不会逃跑,因此总是觉得以后肯定会读,但谁知道以后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借书可以或多或少地督促自己快点读,因此到了大学,我总是不忘去借几本书,肯定要赶紧读的,否则就超出期限了。可能大学的一大收获是知道了有个东西叫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墨水的屏幕,只能读书。买了肯定要读,不能白花钱啊。想读的书越来越多,各种书单飞到我的面前。读一本的时间呢可能又下载了好几本其他的书。这只能督促我更勤奋地读。我贪婪地读着,就像渴了很久的孩子,喝着不同口味的饮料,人生总要多体验体验一些东西嘛。
很多人问读书的意义何在?有个答案说:我们也不记得我们过去曾吃过哪些食物,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都成为了我们的骨和肉。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吧。多读书,多思考,不会错的。不要再说自己孤独,有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