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故乡”。每当《鼓浪屿之波》旋律漾起,总有不尽的乡思涌流,把眼浸湿,把心揉皱。昨天恰好看到身在厦门的老兄弟转发的鹭岛美景,顿生挂牵,愈发感概。直想故地重游,访友叙旧。
三次厦门之行皆缘公干。第一次在厦开会,会后陪领导经武夷山返程;第二次多逗留了两天,除了岛内岛外,还专程去了南靖土楼;最近一次行色匆匆,只转了转鼓浪屿。后两次抵厦时,老兄弟已在厦门立业,自是全程陪同。抛开与老兄弟的感情不说,厦门吸引我的不仅是古朴典雅的景致,更有跨越海峡的袍泽之义。
我记得2005年从厦门站乘火车去武夷山,那时候车站都不怎么气派,但仍留有印象的就是这里是鹰厦铁路的终点站,铁轨到这儿就断了头,不再向海延伸,后来到过的连云港站和旅顺站也是如此。该线是福建省第一条出省铁路通道,也是我国继成渝铁路之后开工建设的第二条铁路干线。记得看过一段有关当年修建鹰厦铁路的纪录片,那是风餐露宿、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为了火车能穿越山川抵达海峡,筑路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说到交通枢纽,不得不提及位于厦门周边的泉州,那里曾是古代海上丝路的起点,不久前却因为酒店倒塌事故背了恶名。
厦门很小,但却颇具特色。饱经沧桑的骑楼、令人流涎的蚵仔煎、无声奏鸣的钢琴博物馆,处处散发着人文闽南的醉人魅力。登临胡里山炮台,抚触着遗迹留痕,就连迎面吹拂的海风,在我觉来也是别有意韵的。
厦大校园与南普陀毗邻,也是除鼓浪屿外十分值得观光的去处。厦大景色风情独具、四季各异,总有访客和仰慕者专程揽胜,兼程驻足,一到暑假更是游人如织。据悉每年学校还需为此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去管控疏导,也算是闻名天下招致的烦忧。
南普陀常年香火鼎盛,香客爆盈,不愧为东南名刹。寺中建筑沿地域和坡势精辟布局、错落有致,虽不及北方庙宇敞阔,却尽显南派庭院的柔和。相比寺院之内,山门前的两方放生池还是不小,池水幽深,游鱼翻腾,静谧中透着玄机。我两度去南普陀心绪都不错,先后在老兄弟“怂恿”下履行了绝少的两次叩拜许愿,我明知礼佛祈福难主前程吉凶,却辜负不起寺庙的庄严,友情的殷切。后来我曾慕名前往普陀山,在舟山停留了两三日,也没等到暴风雨过后的开航,只得带上与北普陀缘浅的遗憾悻悻而归。我尊重佛门净地和信众虔心,登堂入室仅为游览,无所奢求。那些不经意的讨扰,也是摆脱苦厄的一时念头,已当成一夕前尘往事,化作一缕过烟云烟。
最后再来怀想鼓浪屿,也是每到厦门必去的地方。第二次来厦时间充裕,游兴正浓。夏日的午后,心意徜徉,有兄弟陪伴着行走,适合在岛上放逐漫游。蜿蜒的街巷,老旧的洋房,时而踱进岭上的如盖树荫,时而冲入海滩的似火骄阳。在有形有声的路口领略风物人情,于流光疏影的角落体味沧海桑田。登上日光岩眺望是必不可少的功课,那一刻,宝岛不再遥远,郑成功石像格外魁伟,民族精神澎湃于胸。就这样驻留不前,倾闻鼓浪声声,坐看风起云涌,无关哪种情怀,无关任何心境。
近来与老兄弟联络不够密切,想必开工后日日繁忙,不比我赋闲状态。尤感念2018年出国前老兄弟专程赴京送行,两年间世事迭变,聚少离多。
冰城乍暖还寒,鹭岛春日已盛。期愿你意气不减,风发如昔,有位娴静妻子缠守,两个顽劣小儿绕膝,墨馨飘散,茶香四溢。这时你对我说:来吧!时序已到,景色正好。我说:会的。此身未动,心已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