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流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正式和非正式总结已各写一份,但是此行收获很多,有一些与交流内容无关,但是却与人性有关的问题,给我很深的感受,也值得记录。
当时,报道后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召开了分组会议,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彼此,增进感情。
在活动秘书长的建议下,每个人都用几分钟介绍自己。他还特别强调,少谈工作多谈自己,比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之类。
最后全程下来,能谈好这个主题的人少之又少。这可能不仅是媒体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中国人的问题。
问题一:不善于表达和展示自己。
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性格内敛,不喜张扬。
在这种群体中展示自我,更加愿意循规蹈矩,不愿意脱颖而出,打一张安全牌,寻找安全感。
于是,大家无非谈谈,我是谁,来自哪里,跑什么线口,然后就是“很荣幸获得这次机会。。。希望能够向各位学习。。。”之类。
问题二:成年人真的还有兴趣爱好吗?
这一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85后一线记者。
在交流中,有几个记者直接说了,工作太忙,我除了工作,就是睡觉了,不再有兴趣爱好。
这是否不仅是媒体工作者的特质?而是中国80后的共同特点?忙忙碌碌为工作和家庭,身上的共性越来越多,个性越来越少。
而在提了的几个兴趣爱好中,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健身,成为大众爱好了。
怪不得说,保温杯里泡枸杞,可能是,健身+养身,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的状态了。
再来谈谈我的自我介绍。
非常常规:我是谁,来自哪里,跑什么线口。
紧接着:不要看我是女性,感觉比较柔弱,但是因为我跑水利线口,防洪抗洪的一线都有我的身影。在来之前,我还刚到我们一个被水淹的小岛上,感受了四面被水包围,脚下的路都在水浪拍打下摇摆的感觉。今年因为强降雨相隔时间段近,且雨带又重叠,根据预测局部洪水将会超过98年的洪水。
而且我还是一个20个月宝宝的妈妈,他很调皮和可爱,这也将是我第一次与他分离这么久的时间,所以特别不舍,但是,既然出来了,而且也是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此行。
农水不分家,所以这次能够参加农业主题的调研,我很期待,也向大家学习……
我边说也在边观察观众的反应,共有两个兴奋点。一是讲到“防洪要走在第一线”的时候大家有兴致、“洪水超过98年洪水”的时候大家有议论,但是,大家被调起的兴致很快打消。
分析原因,应该是我的介绍中缺少细节描写,无法深化兴奋点,让其很快淹没在后面的话语中。
而且,自我介绍容易紧张,有种巴不得赶紧讲完逃之夭夭的敷衍情绪。
所以,自我介绍,首先要从容,珍惜展示机会;要有张有弛,可适当补充细节。
还有,是否能够讲述兴趣爱好来展示自己?
扪心自问,我有兴趣爱好吗?
有,我爱读书。
那么,读的都是什么书呢?
读得很杂。
那,都读什么呢?
哑口。我都不能完全说出最近读的一本书的名字。那,还是真的爱读书吗?
羞愧。
我反思一下,为什么不能说出来最近读的书。读书步伐放缓是因素之一;另外,读书没有系统性,很难再漫漫书海中归纳你读的书。另外,读书还是浅阅读。
哎,难过。
自我介绍不谈工作多讲自己,我能理解背后的意义。让大家多找到联系点和兴趣多,多一些交集,多给人家一点印象。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增加以下内容:
平时我爱看看书写写字,虽然我们作为记者,每天写的字很不少了。但我还是加入了一个写作兴趣小组,每周至少写一篇不同于稿件的文章,目前已经坚持一年了。
我给自己列了一个写作计划,将实践与写作结合起来,将一周里好新闻的摘抄、采访的体会、工作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再出发,帮助自己成长。希望同样有坚持工作外写作的朋友跟我探讨,我们多些沟通,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