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到”就好比“万事如意”,是美好的想象,是虽不能至的人人向往。我心中一直愿望自己每晚能“十点半”暂时让意识离开这个世界,事实却是拖拉到“十一点半”。
有许多的文字要看,有许多的文字要回复,有许多的想法要记录,就这样晚睡的时间一拖再拖。知道不好,因为有太多的无法割舍,“早点休息”成了心中的碎碎念。
悄悄的说给自己听,“自己贪欲过盛。”
听白岩松的讲座,说到人生中起落之间的故事,这故事精彩之处恰是人跌落低谷时的不屈不饶。失败是改变的开始,失败促发了新生。“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不穷到无以加覆的地步,怎么会开始思考终究的意义;不跌落到最深处,怎么才会触及到真实的地面。
可怕的状态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这会给人留下一点懒惰的空间,同时给人提供一些苟且的资本。卡在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沾沾自喜的自我安慰成功的麻痹自己,假冒的努力拙劣的奋斗掩盖自己真实的水平,忽好忽坏的结果完全可以推卸给命运女神,于是自己在现实中安逸了。
在一个班级中有5%的学优生,有5%的学困生,还有90%的大众。学优生因为优秀、独领风骚,不缺表扬和表扬;学困生因为偶尔的挑战纪律有给集体带来不稳定的可能,被老师密切关注也不足为怪。90%的大众因此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学生L告诉我,最近班级里开展了一个游戏。每个人在跳绳的时候,可以通过靠近其它同学进行干扰,看一看在规定时间内谁连续跳绳的时间最长(被干扰打断的次数最少)。L开始主动主动出击,虽然成功干扰其它同学的跳绳,同时也被同学的跳绳抽到了鼻子,自己也中断了几次。后面调整了策略,远离其它同学,争取连续蹦跳,结果成绩还不错。
L的策略改变是从自己的鼻子被跳绳抽打到之后。疼痛有时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终止一种方式,帮助我们寻找另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老子》中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告诉了L这句话,L心领神会。
一帆风顺不一定是幸运,挫折坎坷不一定是苦难。
学生M分享了她关于生命的理解,M好奇人为什么要繁忙的工作和学习,M不满足于大人所给定的答案,M尝试着给出她关于人生在世的意义和目的。
M说:“人是生来寻找快乐的。人是生来自私的。”
我内心想到了伊壁鸠鲁学派的核心观点,人生的一切意义就是寻找快乐,享受快乐。
快乐有当下的感官享乐,也有连接着未来的精神愉悦。伊壁鸠鲁告诉世人,享乐的短暂后会跌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只有精神上的平静恬淡才是永恒的快乐。
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只得用力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