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感恩情怀
——哈达铺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第十四周值周总结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寒冬崔日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是本学期的第十四周结束了,回顾过去的一周,我们付出汗水,收获成果;付出心血,收获情意;付出真情,收获真心。现将一周工作做如下总结,我总结的题目是《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感恩情怀》。
一、传承红色文化
本周星期二早上,在我校博艺楼大会议室召开了中央财经大学向哈达铺中学捐赠秋款校服仪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宕昌县挂职副县长于文豪同志的讲话,我今天转达给各位同学。
第一,于县长约定一至六年后,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园等候我们哈达铺中学毕业的学生,见或不见,我看还是由在站的各位同学说了算!我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你的勤奋,你的付出,你的努力就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李俊欢,哈达铺镇召藏村人,2017年我校初中部毕业生,今年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于县长先后两次到李俊欢家中慰问。李俊欢是哈达铺中学的骄傲,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你们会成为下一个李俊欢吗?你们也会成为哈达铺中学的骄傲吗?
第二,于县长说我们学校的学生“与众不同”,我品了一下,我细品了一下,因为我们是哈达铺人,这也是中央财经大学为什么两次把新校服捐赠给各位同学的原因。身为一名哈达铺人,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我们是不是因为这个而感到高兴呢?
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来到哈达铺这个民风淳朴的小镇,勤劳、朴实、善良的哈达铺人民拿出自己家里的食物补给红军战士,为战士做布鞋,送给养,红军战士得到了修整。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的一张报纸指明了方向,红军队伍挥师陕北,中国长征从此转折,而哈达铺成也了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重要转折点,史学家评价为“一张报纸定乾坤,一个故事说到今,一段历史人人诵”。
红军的故事在这里传颂,长征精神在这里发扬,红军凉粉、红军馍馍、红军粉条、红军布鞋等等成了哈达铺的特产和特色,而你们,在站这里的各位同学,你们身上也闪耀着红色的光环,你们现在是这里的主人,将来也是。革命先烈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灿烂的红色文化,我们要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担当、懂感恩的主人。
同学们,当你站在校园里,当你走在哈达铺的街道上,亦或是当你离开哈达铺这片土地,你要在心中默念,你是哈达铺人,不要让人戳你的脊梁骨。在校内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校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哈达铺人,这是我对你们的忠告。
二、培育感恩情怀
在我校学生当中,有个别学生在父母心目中是“王子”、“公主”,长期的娇生惯养,溺爱有加,严重缺乏家庭教养,没有家训规范,没有家风熏陶,导致个别学生唯我独尊、自私冷漠、道德缺失、情怀失落。在家父母不敢说,在校老师不敢教育。针对当前现状,我校与本周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唤醒同学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星期二下午,各班召开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班会课开的有声有色。但是,我想问一句,同学们,你们的内心有所感动吗?你们是不是在班会课上积极配合老师拍照、录视频就完了呢?
星期一早上我们在这里集会,我的讲话内容不知道大家还记着没有,我要求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份感恩信,打一个感恩电话、帮父母洗一次衣服、干一件家务活、帮老师打扫一次办公室、给你的资助人打一个电话或发一个信息等等,这些你做到了吗?
感恩教育不是一阵风,吹过去就完了,得留下一些痕迹,当然我说的痕迹不是各种姿势优美的poes,也不是班级上交的一份总结,更不是抖音、快手里飘来的几颗红心,我希望这种感恩是发自内心的,能惠及你现在的家庭,能改变你的前途和命运。
三,对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并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为感恩而感恩的教育是无用与无效的教育。只有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教育才是富有实效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
为此,学校及家庭要建立长效机制,如何让班会课发挥育人作用,如何通过有序的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品质,如何与家长持之以恒的沟通,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助手,如何通过平时的发现、谈话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不断地追求中,进一步的努力,向理想靠近,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等等。
这一切均需要学校统筹安排,班主任精心策划,同学们相互监督,家长积极配合。而不是铜匠担子挑到哪里响到里,随心所欲,随随便便,没有计划性,没有有序性,没有规范性,没有目标性。长效是由一个个的短效组成的,长效需要短效来保证。唯有如此,我们的感恩教育才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我的讲话完了,感谢各位认真聆听,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