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评论家赵月斌老师,作了题为《文学创作的“资源”与“能源”》的授课。
谈到文学创作,他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应当是真实的经验表达,文学创作者应当致力于探究人生真相;文学创作需要一种犹如神灵禀赋的灵感,劝勉大家勤于读书,多读经典。
赵老师通过重温大量海内外知名作家的经历,强调作为一名作者要深入真实的生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生活是每个人进行文学创作中重要的资源。我想每个人的写作资源中,都与其各自生活环境,还有其所见所闻有关,有的甚至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有关。还有的作者正是因为梦见了别人来参加自己的追悼会,从而写了一篇著名的小说,所以,我想没有人随随便便的成功!那些看似成功的背后总有你想象不到的艰辛与付出。
赵老师提到,一个作者之所以被大家赞赏,不是因为他的成品,而是那些被撕掉的被删除的故事。比如说,有的作家一共写了64个故事,但是最终留存于世的只有12个,据说这12个是精心挑选的。
你的每一次经历,或许都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好也罢坏也罢,可能都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而你需要做的就是要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听赵老师讲,才知道原来这些名家也都有其背后不同的故事,有的作家甚至时刻都拿着笔和本子,随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好玩的故事,从而形成自己的文章。一部好的作品可能并不是几个月和几年你能写完的,甚至可能横跨了十几年。赵老师提到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这部书,书中这个故事正是他听渔民亲身经历所改编,这件事情是在1936年发生的,那年作者仅有37岁,而这部书是在1952年才发表的,此时作者已经53岁,这其中历时16年才有了这部宏篇巨著。正所谓好饭不怕晚,一部好的作品诞生来之不易,这期间作者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罗丹曾经说过,这世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观美的眼睛。作为一名好的作者,他一定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时刻都能找到笔和本子,随时记。《许三观卖血记》的原型,原来余华的父亲告诉余华,村里有个李血头带领人跨省去卖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余华写下了《许三观卖血记》,并且被翻译成多国的文字。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正是因为余华听后,有了一股要写的冲动,历时九个月完成了这部作品。同样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正是因为作者的确听说过一场凶杀案,出于作者的敏锐,于是虚构的人物和虚构得地理位置从而写下了这部作品。
一位好的作者,他们能够写出非常著名的作品,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的。比如博尔赫斯(1899-1986)23岁出版首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后又出版《小径分岔的花园》《虚构集》等小说集。47岁,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任市场家禽检查员,56岁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57岁双目失明:"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但是,他仍然创作了《迷宫》《布罗迪报告》《沙之书》《老虎的金黄》等大量作品,87岁去世。他说过"如果有人让我选择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会说那是父亲的藏书室" "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位著名的作家和他的作品一样,在世界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所以有人说,如果有哪一位同时代人在文学上称得起不朽,那个人必定是博尔赫斯。
史铁生21岁瘫痪,31岁开始写作,47岁患尿素症,59岁脑溢血去世。创作28年,《史铁生全集》350万字。中国作家中,只有史铁生在可能世界中寻找自我,他也是真正的创造者、颠覆者。尽管他瘫痪,可能对于他而言,收集到的素材很少,但是他依旧写出了不朽的著作。……
听着赵老师的讲座,我才知道世界各国的作家中,有一个共通就是作为一个好的作者,他们坚持着、努力着、用笔来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倾注心血来书写自己的作品。有的作者甚至是十几年的心血。在每一部的作品中,可能是作者真正生活过的地方,也可能是作者听说过的事情改编,还有可能是作者深入当地生活,交谈中得到的一手写作素材。
赵老师讲,作为一名作家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优秀的作家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读者。其实书中不仅是可以记录美好的,也可以写下那些丑陋的,同样可以写出经典。 正如路易斯格里克《阿勒山》中写道,我为一种使命而诞生,去见证,那些伟大的秘密…我才知道原来通过诗,也可以看出家庭,也可以读出历史的沧桑。
博尔郝斯所说,我不为少数人也不会多数人写作,而是当我感到有东西要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便提笔写作了,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作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回想从2014年发表作品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七年的历史了,但是深感自己的作品少之又少,和别人发表的刊物,出版的书籍无法相比,所以更要向优秀的作家学习。守得一颗平常心,做一名生活的有心人,记录生活中的感悟,做一名默默无闻的书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