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看组织能力:如何打造“逆天改命”的团队?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出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经典台词,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热血。而不断刷新票房记录的《哪吒2:魔童闹海》,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除了精彩的剧情和炫酷的特效,这部影片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这是杨国安教授提出的著名公式。

 而《哪吒2:魔童闹海》中,哪吒、敖丙等角色的成长历程,恰恰印证了组织能力对于团队成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组织能力?杨国安教授将其归纳为“杨三角”模型,即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和员工治理。

员工思维: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如何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员工能力: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的员工?如何吸引、培养和保留这些人才?

员工治理:企业如何设计组织架构、流程和激励机制,为员工赋能,让他们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

让我们从“杨三角”模型出发,结合《哪吒》的剧情,来探讨如何打造“逆天改命”的团队:

01.

员工思维模式

从"魔丸"到"救世主"的蜕变

哪吒从出生就被贴上"魔丸"的标签,这与许多组织中的员工何其相似。标签化思维限制了个人发展,也制约了组织成长。李靖夫妇的智慧在于,他们始终相信哪吒的本性善良,通过正向引导,帮助哪吒建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这像极了企业通过文化价值观渗透与绩效目标校准重塑员工心智。

文化落地:

OKR目标共识, 解决如何达成一致共同前行的问题(如哪吒与父母共同对抗天劫的使命对齐)

价值观行为化考核(将“我命由我不由天”拆解为创新、担当等具体行为项)

即时反馈机制(太乙真人用山河社稷图实时指导哪吒修炼)

反标签化实践:

通过人才九宫格识别“被低估的哪吒”,用轮岗制、创新孵化项目打破能力偏见,让“魔丸”员工展现“灵珠”潜能。

在组织中,领导者需要帮助员工突破思维定式,建立成长型思维。正如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压制哪吒魔性,组织也需要建立机制,引导员工思维向积极方向发展。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

02.

员工能力提升

法宝与修炼的双重加持

哪吒的成长离不开法宝的加持和持续的修炼。风火轮、火尖枪、混天绫,每一件法宝都代表着独特的能力。在组织中,员工同样需要专业工具和持续学习的机会。

人才培养组合拳:

分层课程体系(基础法术→高阶神通,匹配新员工-骨干-管理者进阶路径)

场景化实战演练(山河社稷图中的虚拟战场=企业沙盘模拟/战役项目制)

导师陪跑机制(太乙真人式“带教日志”+关键战役复盘)

数据化人才盘点:

建立 “灵珠-魔丸”双维度评估模型,结合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能力地图,避免敖丙式的“高潜人才错配”。

太乙真人的教导方式值得现代管理者借鉴。他既传授法术,又注重实战训练,让哪吒在战斗中成长。组织中的培训体系也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帮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03.

治理方式创新

从压制到引导的管理智慧

李靖对哪吒的管理方式经历了从压制到引导的转变。最初试图用符咒控制,后来转为理解和支持。这种转变体现了管理思维的升级,也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治理工具箱:

组织诊断调研(定期“听风螺”员工心声调研,发现“海底炼狱”式管理隐患)

敏捷绩效管理(乾坤圈式“动态约束机制”:目标季度刷新+资源弹性调配)

生态型激励设计(如哪吒解锁“三头六臂”后的项目分红制+个人品牌孵化)

反官僚实践:

建立“风火轮响应机制”,用数字化系统打通部门壁垒,让资源像混天绫般灵活流动。

现代组织治理需要建立授权与约束的平衡机制。就像乾坤圈既限制哪吒的魔性,又不妨碍他发挥能力。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也应当既有约束力,又能激发员工潜能。

哪吒闹海的本质,是一场关于 “个体觉醒”与“系统进化”的双向奔赴。当企业将杨三角理论转化为:

文化赋能的价值观操作系统

人才发展的能力供应链

敏捷治理的生态调节器

便能如哪吒般,在BANI时代的惊涛骇浪中,以组织能力为舟,以人才价值为桨,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封神宇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