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段时间B端运营,今天看到一段话,深以为然:对于B端客户来说,最为关心的四点就是品牌、成功案例、产品、服务体系。
B端的决策成员往往是企业理性的、复杂的决策团队,且B端产品使用复杂、金额巨大、替换成本高、试错成本更高,因此B端产品对于品牌和成功案例的重视程度,在某些情况下,要比产品和服务体系要更高。确实,在实际工作,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和成功案例,很难说服大客户采购产品。今天我们聊聊品牌。
前段时间听冯卫东老师的《品牌与定位》前面30分钟内容,核心点是讲: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在外部,是占领用户的心智,达成心智预售。冯老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头:烧掉了可口可乐的供应商资料、渠道商资料、人员(请原谅这个比喻的残忍),三个月后,可口可乐能重建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在因大火可口可乐断销之后,还会引起价格疯涨以及恢复供货后的疯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可口可乐经营的核心成果是它的品牌,已经深深植入用户心智,即使商家把可口可乐藏起来,用户也会点名要。
德鲁克说:企业经营成果在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在顾客那里,企业内部的供应商资料、渠道资料、人员都是成本。
德鲁克的话很简短,却发人深省。品牌就像用户导向一样被反复强调,但是真正做好的却寥寥无几。对于B端产品、尤其是内部支撑产品,品牌尤其容易被忽略。产品和开发团队都容易陷入到技术本身,提供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
B端的品牌塑造开始要找到对象是谁,对他们说什么,然后是通过什么渠道沟通。但和大部分网络上的品牌推广渠道软文不同,我认为B端的品牌体系,不光是对外各种行业大会、媒体曝光、专业背书,而且也应该在服务体系中每一个触点和用户沟传达品牌的理念。具体品牌方法我们下节讨论,今天先讨论要做B端品牌工作的宗旨。
一、品牌需要长期规划
用李倩老师的话来说,要放烟花谱曲子,要擅长做一些品牌的亮点,像放烟花一样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也要明白,品牌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方案中需要有对品牌长期的考虑,而不是只是做一两个行业PR文章就好就好。
谱曲子的关键在于节奏。 要量力而为,不同的预算有不同的节奏。不要参考任何公司,而要独立参考企业发展节奏 。
二、老板的参与很重要
很多时候,老板都是找到品牌经理、产品运营,说,最近新产品上线了,你比较专业,做一下系列的品牌推广,增强一下用户的认知。
于是品牌经理、产品运营就是开始出方案,出了方案老板可能不会过细节,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视频、去做海报、参加展会。每一项具体的品牌推广措施,都可能是耗尽心血,但一年下来,老板突然问一句,品牌做了啥,我怎么都不知道?
老板总是会觉得品牌80%很散,都是一个个点在做,做了也很难立马看到成绩。为什么老板会这么觉得?因为,他自己没有参与。没有参与怎么会有感知呢?毕竟品牌的工作其实蛮细碎的。
李倩老师有以下观点,尤其赞同:CEO是一个公司的首席品牌官,并具有不可推卸的品牌责任。CEO必须亲自上阵指挥公司的品牌战略,毕竟这是CEO的公司。
因此,品牌建设要拒绝做成品牌经理、产品运营的自嗨。适当在logo设计时深度访谈老板的看法、在参展时卷入老板的采访、推动老板输出专栏文章等等。一来是老板的号召力才是最强的、二来老板站台才有品牌参与感,才会认可品牌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