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掰,味甘寒) 香豉四合(绵裹,味苦寒)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刘渡舟
发汗后伤了胃阳,水药不能入口,胃寒则吐,脾寒则泻。
之后就是论述火证的症状。太阳病,一类是表证,不是麻黄汤就是桂枝汤,以汗法为主;一类是邪气传里,到阳明可以成白虎汤证,到少阳就是小柴胡汤证,本经传本腑就是五苓散证。栀子豉汤证不是传经,而是邪气由表传到胸或者上脘。虚烦,是由太阳表邪传过来的,如果表邪没有了,郁在心胸化热,就会形成栀子豉汤证。烦就是有热,表热郁于胸部,与有形之物凝结,就是实烦,例如大结胸证;如果没有夹杂有形之物,就是虚烦。
这个方子服后,有时吐。
胡希恕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这是一条说的水逆证。误发内有停水的人汗,越是发汗越是表不解,水不得入导致上吐下泻不止。到了这里,只能用五苓散。
接着又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和上一节没什么关系,就是虚烦一类的病。病人经过汗下吐以后,虚烦不得眠,就是用过汗下吐药后,比原来还发烦,不是有实证,这种虚是指不是实证的虚,类似现在的炎症。如果厉害了,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不能安卧。懊恼就是烦躁,不能形容。这时候就用栀子豉汤,可以解烦去热,真虚症不用寒药,比如虚劳的虚。
少气,就是气短,呼吸短,这是一种急迫状态,就要加入甘草,缓急迫;如果呕,就加入生姜止呕。
栀子豉汤只有两味药,但是临床上应用很多,只要胸中有说不出来的烦躁,基本都是这个方剂。但是后面说吐,没见过。
刘志杰
第一句说的是病人内有水饮,发汗后水饮上逆,水药不能入,在此发汗水饮就肆虐。吐下不止,就成了太阴病。这是为后面的烦证打基础。
烦证就是常说的烦躁。太阳有不出汗的烦躁,阳明有心下硬的烦躁,三阴有吐利手足厥之的烦躁,少阳有心烦喜呕的烦躁。所以烦躁有阴阳分别,阳证的烦躁,是真的心烦不安,心里难受;阴证的烦躁是心里热烦不厉害,而是躁动不安,阳气不足,阴气不化,六神无主。阴证四逆躁动不安,微烦就是代表病的不轻。
汗下吐后,伤了津液,同时有水饮,造成阳明水饮不化,湿热上扰;如果湿热下利,就是葛根芪连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