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人生是一件华美的睡袍,但里面却充满了虱子的认知层面,接下来,就是用手去奋力剥洋葱的阶段。虽然这条路的尽头是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或什么也不会被发现。
在生而为人这件事上,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必是首当其冲。不如此,人做事就不会知道轻重,更不会懂得如何取舍。一切的志得意满,说到底皆来自于缺乏远见。是的,没有厚重的沧桑感作为认知的根基,坐井观天或夜郎自大就会成为阻碍人稳步向前的重要羁绊。
及至年长,你终会发现许多事情仅凭聪明是不够用的。也就是说,耳聪目明的表征只能解释一个人反应敏捷,但却并不代表他一定眼光长远,胸怀广阔。更为遗憾的是,人间的许多事功往往成于聪明,也败于聪明。简单总结如下:聪明不等于智慧,它要比后者低好几个台阶呢。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的悲凉,辅之以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才算是世情的标配与常态。悲伤在于,常常手执一端,错把他乡当故乡的人满目皆见。倘若一个人不能把自身的成长深度融入历史的血脉之中,不管他自认如何不凡,或者取得了多少所谓的成功,终究不过是无枝可依的一叶浮萍。
人间的辛酸与悲凉,世人的痛苦与彷徨,如果从以万物为刍狗的视角来加以评判,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但这样的道理,那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的过客却永远不会懂得。即便如此,也不要心怀怨恨地活着,因为这样做不仅无助于事情的任何解决,更会使自己空耗无谓的气血。
一只没有壳的蜗牛显然更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疼痛,依在下愚见,能摆脱如此困境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学会向内心寻求光明。写到这里,又该扯到致良知的古老问题了。先打往吧,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