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Linux发行版的系统目录名称命名规则以及用途
2、描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如何查看?如何修改文件的时间戳信息?
3、总结软连接和硬件连接的区别,并用示例操作说明
4、Linux上的文件管理类命令都要哪些,其常用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示例演示
5、复制/etc/profile至/tmp目录,用查找替换命令删除/tmp/profile中的行首的空白字符
6、在vim中设置tab缩进为4字符
1、描述Linux发行版的系统目录名称命名规则以及用途
因为Linux的发行版本很多,如果每个发行版本都用自己的方法放置目录,那么将造成管理上的很大困扰。也学和你学习的根本不一样,很难想象,最后就有了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标准,大家都遵循这个标准
FHS 要求必须存在的目录
/bin 系统有很多存放执行文件的目录,但/bin比较特殊。因为/bin放置的是在单人维护模式下还能够被使用的命令。在/bin下面的命令可以被root与一般账号所示使用,主要有:cat、chmod、chown、date、mv、mkdir、cp、bash等常用命令
/boot 这个目录主要放置启动会使用的文件,包括Linux内核文件以及启动选项与启动所需的配置文件等。Linux内核常用的文件名为:vmlinuz, 如果使用grub2这个启动引导程序,则还会存在/boot/grub2/这个目录
/dev 在linux系统上,任何设备与接口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这个目录当中。你只要通过读写这个目录下的某个文件,等于读写某个设备,比较重要的文件有/dev/null , /dev/zero . /dev/tty , /dev/loop* , /dev/sd*等
/etc 系统主要的而配置文件几乎都放置在这个目录内,例如人员的账号密码文件,各种服务的启动文件等。一般来说,这个目录下的个文件属性是可以让一般用户查看的,但只有root有权利修改,FHS建议不要放置可执行文件(binary) 在这个目录中。比较重要的文件有: /etc/modprobe.d/ , /etc/passwd /etc/fatab, /etc/issue等。 另外FHS还规范几个汇总要的目录最好要存在/etc/目录下:
/etc/opt (必要) : 这个目录在放置第三方辅助软件/opt的相关配置文件
/etc/X11/ (建议) 与X Window 有关的各种配置文件都在这里,尤其是xorg.conf这个XServer的配置文件
/etc/sgm/ (建议) : 与SGML 格式有关的各项配置文件
/etc/xml/ (建议) : 与XML格式有关的各项配置文件
/lib 系统的函数库非常多,而lib放置的则是在启动时会用到的函数库,以及在/bin或者/sbin下面的命令会调用的函数库而已。什么时候函数库,你可以将它想象成是外挂,某些命令必须要有这些外挂才能够顺利完成程序执行之意,另外FHS还要求 /lib/modules/必须存在,这个目录主要放置可出换是的内核相关模块(驱动程序)
/media media下面放置的就是可删除的设备,包块软片, 光盘,k
/mnt 如果你想暂时挂载某些额外的设备,一般建议你放置到这个目录中
/opt 这个是给第三方辅助软件放置的目录。什么是第三方辅助软件,举例来说,KDE这个桌面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软件,不过他可以安装到Linux系统中,因此KDE的软件就建议放置到此目录下。
/run 早起的FHS规定系统启动后产生的各项信息应该放到/var/run下,新版本的FHS则规范到/run下面,由于/run可以使用内存来模拟,因此性能上会好很多
/sbin Linux 有非常多命令是用来设置系统环境的,这些命令只有root才能够用来设置系统,其他用户最多只能用来查询而已。 放在/sbin下面的为启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里面包括启动,修复,还原系统所需要的命令。至于某些服务器软件程序,一般放置到/usr/sbin当中。至于本机自行安装的软件所产生的的系统执行文件(system binary) ,则放置到/usr/local/sbin当中。常见的命令包括: fdisk fsck , ifconfig , mkfs等
/srv srv可以视为service的缩写,是一些网络服务启动之后,这些服务所需要使用的数据目录,常见的服务www,FTP等, 举例来说 www服务器所需要的网页数据可以放在/srv/www/里面。不过,系统的服务数据如果尚提供给因特网的任何人浏览的话,默认还是建议放置到/var/lib下面即可
/tmp 这是让一般用户或是正在执行的程序暂放置文件的地方,这个目录是任何人都能够存取的,所以需要定期清理一下。
/home 这是系统默认的用户的家目录(home directory) 在你新增一个一般用户的时候,默认的用户家目录都会规范到这里来,
/root 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如果进入单人维护模式而仅挂载根目录时,该目录就能够拥有root的家目录,所以我们希望root的家目录与根目录放置在同一个分区中
/proc 这个目录本身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virtual filesystem) ,它放置的数据都是在内存中,例如系统内核,进程信息(process) ,外接设备的状态及网络状态。因为这个目录下的数据都是在内存当中,所以本身不占任何硬盘空间。重要的文件有 /proc/cpuinfo /proc/dma /proc/interrupts /proc/ioports , /proc/net/*等
/sys/ 这个目录和/proc非常类似 , 也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主要也是记录内核与系统硬件信息相关的内容。
/var/log 重要 这个是日志文件放置的目录,里面比较重要的文件有 /var/log/messages . /var/log/wtmp
/var/cache/ 应用程序本身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下缓存
/var/mail/ 放置个人电子邮箱的目录,不过这个目录也会被放置到/var/spool/mail目录中,通常这两个互为链接文件
2、描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如何查看?如何修改文件的时间戳信息?
文件的元数据有 文件的属性 大小 创建时间 访问时间,属主属组等信息。
三个时间戳
acess time 访问时间,atime,读写文件内容的时间
modify time 修改时间,mtime,改变文件内容的时间
change time 改变时间,ctime,文件的元数据改变的时间
修改文件时间戳的命令:touch
touch [option]... Files
-c 指定的文件路径不存在时不予创建
-a 仅修改access time
-m 仅修改modify time
3、总结软连接和硬件连接的区别,并用示例操作说明
1.软连接:可看作为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除了删除命令,所有的命令都会指向实际文件,而且它是一个真实的文件,所以会占用空间。
2.硬连接:可看作是一个文件的别名,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件,所以不占用空间,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对文件的误删除。
4、Linux上的文件管理类命令都要哪些,其常用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示例演示
文件与目录的查看 ls
选项与参数
-a : 全部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A:全部文件,包括隐藏文件,但不包括, 与.. 这两个目录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内的文件数据
-f: 直接列出结果,而不进行排序
-F: 根据文件、目录等信息,给与附加数据结构
-h: 将文件容量以人类较易读的方式列出来
-i: 列出inode 号码,
-l : 详细信息显示
-n : 列出UID与GID而非使用者与用户组的名称
-r : 将排序结果反向输出
-R: 连同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来
-S: 以文件内容大小排序
-t: 依据时间排序,而不是用文件名
cp rm mv
basename
dirname
cat
tac
more
less
head
tail
touch
5、复制/etc/profile至/tmp目录,用查找替换命令删除/tmp/profile中的行首的空白字符
[root@localhost tmp]# cat /tmp/profile | tr -d " " | grep -v '^\s*$'
6、在vim中设置tab缩进为4字符
vim中设置tab缩进为4个字符 set tabsto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