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crealling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我尽然写了这么一个略带凉意的主题,似乎与节日的和谐气氛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我还是想任性的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日子里,代表广大受父母压迫的子女们,像月亮呈上一些蛮横不讲理的父母的罪状。
01.人比人,真是气死宝宝了!
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爱拿自己的亲人与他人比较的,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被逼无奈而产生了比较心理的,因此才有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段子之“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卓越的追求是没错的,这样可以促使孩子的上进心爆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下来,毫无疑问,这种出发点是良性的,然而,再大的力气使错了地方,就会产生负面的效应了呀!
站在子女的角度,每次拿来被比较是一件令人发指而饱受煎熬的感触。“看看人家孩子和你一个教室里面学习,为什么你就学不赢别人啊?”“看看人家孩子多才多艺,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啊?”“看看人家穿得多么时尚,你怎么还像一个小孩子长不大呢?”…
我相信,此时很多像我一样无奈的少年少女们,只会微微一笑,而内心却如草泥马放肆狂奔并且在幻想中反抗道:学习不仅是努力,更是智商的较量,可是人家父母也是高材生,你们倒是把自己的学历翻出来比一比呀!人家多才多艺是父母觉悟早,从小带着去开发艺术细胞,你小时候带着我走街串巷的我怎么会凭白无故散发艺术气息呢!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要是喜欢人家,你倒是去当人家爹妈啊…!嗯,以上只是幻想,如果你说出来,脸可能会被打肿。
因此,大家发现没有,家长总是拿着我们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家庭的差异,他们爽了自己的一时口快,却拿压力给我们心头添堵。并且,当你试图反抗,试图让他明白产生差距的原因与他们有关的时候,他们不会听。所以我们越是成长,发现我们的父母越是蛮不讲理。这也是为什么王思聪能成为王思聪,而我们只是我们的原因。王健林先生和王思聪之间是会互相洗脑的,而我们的父母只是一味的否认我们的辩解;王健林先生是会承认自己甘拜下风的,而我们父母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
于是乎,我们今天成为我们,有我们自身的错误,但父母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02.一言不合就算账
不知道大家在反驳父母一些观点看法的时候,会不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明明说着别人的人生,突然就扯到了自己的成长,父母开启回忆录模式,帮你算算你长这么大花了多少钱,他们赚钱多么不容易,都说寒门出贵子,偏偏你就是个败家子,花的比赚的还多…
我认为这是一种罪过,因为我自己承受了这样的遭遇,我知道这些话语看似平平,却能给我带来多大的伤害。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说法和计算,让我心怀愧疚,我觉得我欠了你们的,所以我要背负你们对我的期望,我做不到你们期待的高度,我就是在犯罪。有时候我妈翻着旧帐指责我,我会哭,她问“你觉得委屈吗?”我不说话,因为我当然委屈,因为我辜负了你们。不过,既然我那么差劲,既然我成长的成本那么大,那么,当初你又为何把我生下来呢?我们,没有选择生命开始的权利,却手握终结它的权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因为人生各种的失败而香消玉殒,我想,他们不是无法面对失败,而是难以面对父母期许的目光。
家庭和谐需要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在于你有一颗同理心。父母总是翻孩子成长的旧帐,因为他们掌握着经济基础,因为是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的必须学会感恩。可是长大是长大,我们生活的质量又如何呢?也许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可是我们承担的压力很大,我们要步入社会找工作,要面对关系社会的潜规则,我们不仅拼才华拼技术拼长相,如今还流行起了拼爹拼妈…说到底,拼的不过是人脉,但是我们没有靠得住的人脉啊!所以我们每天寄出无数的简历,就会有无数的简历石沉大海;我们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进入面试,在那些铜墙铁壁的关系面前也只能别人为刀俎,我们为鱼肉…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把自己养活也不容易,所以多一点同理心又怎样呢?我们没办法拼爹拼妈,不也正是因为我们爹妈没有资本让我们拼吗?所以我们靠自己的实力,踏破铁鞋的穿梭人才市场应聘,绞尽脑汁的考入体制,我们内心也很着急,我们也迫切的希望赚钱养家。你们没那么优秀,把我们培养得优秀,你们值得为此庆幸;而如果我们只是泛泛之辈,那是我们的命运。
凡事都需要过程和经历的历练,鬼知道哪天我们就出人头地了呢?作为家人,如果都不能给我们体谅与支持,都不懂得给予我们信心与鼓励,谁来做我们坚实的后盾。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切的话语缺乏教育我们的效用。
03.己所不欲,施于我们
说到这一点,作为子女大家应该最有共鸣了。不管你在家做什么,打扫卫生也好,学习读书也罢,父母总要指指点点的。小时候不懂事还不觉得,长大了还被命令多少激发了我们的叛逆心理。
前天洗头,我妈问我怎么不吹吹头发;昨天洗头,我吹了头发,我妈问我为什么要吹头发?Excuse me?!真是女人心海底针,只有猜不透没有猜得到。明明听从了你吹了个头发,还被你指责,顿时我内心充满了疑惑和崩溃。还有一次端菜,端就端了,连我怎么端都要管?!父母的控制欲真是逆了天啊!
父母指导子女,本来无伤大雅,但是把“指导”曲解成了“控制”,那就是对自由的干涉了。其实换做父母,在工作当中也希望自己独当一面,也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的处事办事方式,我们也是同样的感受啊!不同的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世界观又产生了不同的方法论。你有你的处事之道,我有我的办事原则,你可以认为我的不好,但倘若我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缄默不语。
其实反感的不是父母指导我们做事,我们反感的核心在于他们指导的语气和态度,明明可以用“你下次试一试…”“我建议你…”,却偏偏是“你应该…”“不行,你那样不行”。家庭沟通是最基础的人际交往,我们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大多来源于家庭成员话语的耳濡目染,如果在家里我们总是被命令,那么当我们走出家门,我们也会有命令他人的习惯,事实却是我们没有资格命令别人但我们做了,我们会被讨厌,会被排挤。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们不是孤注一掷的倔强,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小孩子,我们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凌驾于亲情之上的命令。
当下,国家已经把“赡养父母”作为法律规定入了法,不作为者会受到惩戒,说来也是可笑,明明赡养父母是源于本性之中的感恩情怀,却需要法律来强制,这算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行为了吧!不过,恰恰是这么一个讽刺性的法律规定,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的家庭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子女出现了抛弃父母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需要子女多无情,父母多麻烦,才能一家人为了亲情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闹上法庭。如此闹剧,适可而止,需要的不仅是子女的道德觉悟,也需要父母对子女的尊重、体谅和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