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看到并引用这样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虽然看到,却对此无感,总觉得离我太远,学生的艺术技能发展靠的是家庭,学校考评老师最终靠的还是分数。
今天读完朱永新老师《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的第一章,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人的行动居然可以把方针变为现实的硕果,令人震撼。毕竟那些方针在我们这个五线小镇就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就是开会的时候总是倡导老师要有教育情怀,可是校园的树都在慢慢减少,我们去哪儿找情怀?
真实的教育情怀原来就在教育人的心里,端看能不能有勇气坚守,有没有执着的精神去追求。
朱老师倡导的新教育酝酿期用了13年,初创期用了3年,建构期用了11年,从2013年至今是处于深化期。这些数字充分证明了理想之坚定,信念之执着;也充分证明了从无到有从来都是艰巨的,只要挺过了初创时的艰难,梦想的城堡就可以一点点汇聚而成。
这和一个人的职业追求何其相似。坐不住耐不住的时候就去酝酿,就去读书,在书中寻得成长,在书中觅得智慧,等到机遇到来时,抓住它,珍惜机会,珍惜每一次登上讲台的机会,把家常课打磨成精品课,精品课自然精益求精。可惜,懂得已是而立之年。遗憾却不懊悔,当下的每一天不虚度,仍然是值得赞赏的自己。
三专模式,多么令人陶醉,并且愿意为之孜孜以求。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真心觉得三者缺一不可。输入的同时需要输出,这样才能记得牢固,理解得深刻。输出的时候需要同伴的指导,这样才可以知道自己的局限。输入的路上更需要同伴的鼓励,这样才不容易掉队。
今年暑假,加入了两个共读群,每当懈怠时,群里走一走,既安置了疲倦的心灵,又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转而又奔向书海寻得生命的对话,妙哉!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审视自己。感谢新网师邓学友,在我觉得自己写作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深度时,实时指导,让我知道自己的盲区:写,是好的开始,但是舒适区积攒字数的写,纵然意义不会太大。
享受三专的过程,反思自己的行动,每一天如此过,也许有一天回首,对曾经自己稚嫩的文字抿嘴微笑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刻吧?期待。
今天有学生结合儒家思想问我梦想的问题。我说出我的看法:梦想有大小,但是不分优劣。儒家思想有修身、齐家、治国等,做好一个就很棒。
我的梦想很简单:以从容之姿走在幸福美满的教育之途。那么,做一只犟龟,慢慢向前爬,不急不躁,每日有所得,一旦出发,再不停止。毕竟,教育这条路,狮王的庆典也只是个中点,而非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