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高能量的人这件事,我多少有点想说的。
今天中午与两个相识但不相熟的同事坐一起吃饭,他们对我最多的感叹就是“你说话做事为什么总是很有激情”“你肯定有着超强的行动力”。为时一个多小时的称赞也好、吹捧也罢,“高能量”一词总被频繁提及,这倒引发了我的记忆回溯:三年前一个大领导找我谈话时说“你工作十年还能有如此热情实属难得”;两年前一个徒步活动中新结识的朋友说“你一看就没上过几天班,身上一点班味儿都没有”;上周末一个83年的大哥说“很少有人能像你一样,真正把生活和工作分割得那么清晰”……
现在想来,这大概都是我“高能量”的例证,但今天之前我却从未意识到自己说话中气十足,是从外表就能看出来“例假很正常”的样子(笑)。我甚至一度把大家对我“能力值”的评价等同于对我“性格”的评价——外向、大方、活得热烈。但细细思考后,我觉得性格和能量并无必然联系。性格无疑是人的生命底色,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一个内向性格的人与外界的交道相对少,自然“被看见”“感染别人”的可能性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高能量。他可能只是不喜欢行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但很享受一个人雨后漫步,欣赏路边草丛里的水珠,闻见易被来往路人忽视的泥土腥香;他可能不擅长用说话的方式来直抒胸臆,却更乐意用画笔、用琴弦、甚至用沉默来表达自己浓郁的思念;他尽量避免现实生活中的正面冲突,却可能在脑海里演绎了一遍又一遍的激烈角逐并取得最终胜利。他更喜欢自我对话,沉浸在自己的宇宙,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坚持,是个内心丰盈、精神世界无比富足的人。你很难说,这样内向人不是“高能量”。
说回我。我也有情绪低潮能量洼地的时刻。比如周末在床上“躺尸”直到一侧姿势摆累了再换到另一侧,明明拿着手机却不回任何人消息,调高倍速看节目依旧觉得内容缓慢而沉闷……浮躁和空虚侵袭我的全身,一面觉得“日子无聊透顶”,一面又怕麻烦和辛苦不接受任何变化。这也是我。所以我无法准确归纳出怎样才算高能量,做到哪些就能成为高能量的人。但对于“能量”“能量场”“能量值”这些近几年特别热还有点玄乎的词,我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与你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能量会影响到别人,情绪是能量的外化。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当身边朋友情绪低落需要倾诉,我们出于道义或碍于面子承担起“树洞”“垃圾桶”的角色时,情绪也随之受影响。这个过程里就存在两种能量的博弈——高能量正能量可以带动别人,低能量负能量也可以拖拽别人。如果朋友一直长时间深陷其中并无好转,我们则会经历“同情-痛苦-怀疑-反感”的变化过程,并大概率会被低能量最终“拖下水”。我以为,成年人应有基本“自觉”,不要让习惯性指责、抱怨、碎碎念成为影响亲密关系、同事关系(尤其是同事关系)的慢性毒药,因为没有人有义务长时间承托另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低能量的人已是可怜,但被低能量侵袭、笼罩的人更是无辜。
第二,“高能量”是个相对概念,“高能量的人”也是普通人。高低、大小、远近都是因为有参照有比较才有的概念,高能量亦是如此。一个“高”字说明它是不同主体之间、同一主体不同状态之下经过比较得到的相对结果。脱离了参照物论高低,没有依据、没有意义。所以我认为“高能量的人”本身就是个伪概念。但我理解同事、朋友在夸我的时候,可能更多是在与当下的自己作对比,我恰好在他们不擅长的方面、不具备的点上表现得还可以。但我当然也存在我的短板弱项、我的力不能及、我的情绪低潮能量洼地时刻。在那种窘迫、无力和痛苦的局面里,没有人不煎熬挣扎,没有人不向往光明渴望解脱。所以高能量不该被神化,低能量也不应被嫌弃,它们是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世界时的内在真实显化,它是强烈的、流动的,但也是相对的、暂时的。高能量会被低能量拖拽,低能量也能受到高能量感召。我们不过是普通人,一切也终究会过去。
第三,自律是高能量的人的普遍特征。人的本性总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本身就带着反人性的意味。本可以摆烂无所事事却愿意常态化花力气在一件事情上(比如健身、写作),本可以及时享乐即刻满足却选择抵制诱惑(比如拒绝甜食、坚持早起)的人,都是狠角色。能量之“高”在于平常值之外,仍有盈余。这“溢值”的部分让他们好像比平常人多出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有了更多体验和可能。比如规律的运动和作息会让人精神、身体状态更好,做日常工作效率更高,应对突发状况反应更快,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抗压能力更强,视觉年龄上更显年轻等等。这些数不清的“正反馈”又恰好能反过来助力于高能量的人更加自律。所以我一直很认同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六个字,大道至简、醍醐灌顶。
第四,做具体的事可能对增加能量值有帮助。我们常会在孩子身上看到蓬勃的“生命力”,而成年人的脸却充满“死感”。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与年龄有关,新陈代谢和求知欲在年少时期达到鼎盛,另外的原因,在我看来,与“做具体的事”有关。孩子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超绝的行动力,比如为了考试努力背单词,为了买心爱的玩具跟父母撒娇、甚至是为了能早一点玩到ipad而抓紧吃完眼前这碗饭。相较而言,成年人的目标则更为“远大”,行动也总是要分阶段分步骤“长线”推进。但是结果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这对于功利心重、生活节奏快的成年人而言,是痛苦和漫长的,也因此有了务虚和划水的空间。所以我们成年人常常讲一些假大空的话,习惯做一些虚头巴脑的事。这些东西就像是无根的浮萍、虚幻的泡影,看不清、抓不住、留不下。时间久了,越具体的东西越落地、越扛打,越让人踏实安心;越虚幻的东西越让人产生“失根感”,活得浑浑噩噩、朦胧无依。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直到现在我依旧不认为自己是个高能量的人(伪概念),甚至我负能量爆棚的时候会很疯很恐怖。但是如果我的态度、言行在特定时刻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积极影响,那是我的荣幸。最后,不祝大家能保持高能量面对一切坎坷,祝大家没有坎坷(哈哈,这不可能),祝大家做个普通人并相信一切坎坷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