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韩国学习大王朴哲范亲笔书写的,他曾经是彻底的差生,通过这套学习方法,经过半年华丽蜕变,获得了全年级第一。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感叹作者的超强的学习能力,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着极其聪明的头脑的,他也不赞成,我们普通人去模仿天生有着好头脑人的步伐。
我们只有专注自己,清楚的掌握学习的规律,才能实现自我的突破。
老天都是公平的,人的一生是由我们每一天累计而成的。曾经有句话说,人们常常低估自己未来10年能做的事,而高估自己近期能够做的事。
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只有把握好每一天,才能将半年后的目标或者想要获得成绩变得现实。
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乔治•阿玛尼曾经说过“我知识为了每天向前前进1厘米而挑战”。
因此专注于某一天的提高比我们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个宏大的目标更加的重要。为何人们心中总有明日复明日的想法呢?
其实就是人们忽视了眼前既得利益,明天会有空吗?今天拖到明天的事,明天就自动会有今天双倍的时间吗?
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作者只想挖掘出,进步一厘米的积极性。
本书分为了5章,但是作为在职人士,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前面4章。
其中第一章涉及到了14个秘诀,第二章5个,第三章7个,第四章6个。
第一章:一日学习的秘密
——合理的作息时间:
1.重视睡眠
作者说,所谓的学习,就是与自己的不安进行战斗的过程。为什么很多同学说的晚,就是因为不安。
我们要重视睡眠,“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早睡。就人曾经质疑:“你那么早睡,怎么还能提高成绩呢”。作者回答到:“不是早睡了还能提高成绩,而是因为我早睡了成绩才提高的”。
作者的观点就是因为早睡,白天过得非常有密度。我们可以认为,就是因为是觉得晚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需要睡觉,所以白天过得更加紧凑了。
2.晨间30分钟是黄金时间。
上一个秘诀作者说,需要把睡眠安排足,所以早上的时候作者也不会出现赖床。
并且他的经验发现:只要是早晨学习,哪一科的成就就无一例外地会大幅提高。
——听课的秘诀
1.重视学校的老师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习惯,所以经常会遇到上课听不懂的情况。
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解决?
我们就算听不懂,也不要想着课后去看资料或者网上查阅其他的视频课程会看懂。就算是听不懂也要把课程硬着头皮听完。
也许有人会说:反正辅导班的老师和网络课程的老师讲得比学校的老师好。
但是,综合考试的出题人是学校的老师,而不是辅导班的老师。
就算拿到中国来讲其实也是如此,通过对某些老师讲课的偏重程度,就可以猜得出来,学校出题的方向,甚至是重大考试的出题方向。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虽然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但却容易被人忽视。
一定要改变对老师的态度,想要学好一科,一定要喜欢上自己的授课老师。
这一点在我身上就能找到典型的例子:我很喜欢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所以这几门课好像不用特别好好学习就能够考到不错的分数。
而初中、小学的时候,对数学老师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一直数学成绩很差。直到初中换了一个数学老师,我开始真正的爱上学数学,虽然还是自己的弱势,但是在中考高考中至少能够达到自己还算满意的分数。
2.靠前选座位
在职听课也是如此,能够选择靠近老师近的位置,一定不要自己躲在角落里。因为与老师的互动能够帮助人更好的思考。
作者提到:听课的心情很不同,紧张感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3.不要看书
“要看老师的眼睛。”,看着书,心情就放松了,放松的心情会分散我们注意力。
——课前课后的工作
1.预习和复习的重要
预习和复习是很多学习达人反复强调的,预习可以将问题前置,提高上课的效率。
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去复习,就是因为觉得复习耗费的时间太久了。作者提出来:如何课件休息10分钟,那么花5分钟时间去复习。
如果是我们在职学习的话,迁移过来,我觉得,我们学习一门学科,比如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后,可以花5分钟或者10分钟复习。
复习的时候会发现之前还存在的问题就突然被解答了。
而对于我而言,5分钟的复习看起来的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其实我想着学完之后还有5分钟复习,对于那些特别疑难的问题,我就也不会过度纠结了。
2.重视背诵
我们其实都明白记忆力好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好的成绩。
可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也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记忆力。
很多人误以为背诵就是照着书多读就背下来了,其实背诵更有效的办法是回忆。
我也亲身试过一遍遍反复读教材和回忆法背诵的有效性。
我发现虽然回忆法一开始会产生挫败感,但是更加容易让人注意力集中,同时获得及时反馈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而且可以减少背诵的时间。
再者作者提到:背诵要利用空闲时间,我们要随时背诵,而不是拿着整块的时间去背诵。
这个小秘诀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准备好需要背诵的材料,在等车、等人、买单的时候随时开始背诵。《如何学习》这本书也提到相关理论,不同场景的刺激,更加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背诵要嘴、脑、手并用,用嘴背出来、用手捂着内容,用脑去回忆反思。
——提升注意力
1.如何排除杂念
首先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也不要挑选“对学习不会产生影响的东西来玩”,其次利用杂念笔记本记录下来。其实我在“时间管理”相关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想要让这些杂念不干扰自己做事,最好的办法,首先觉察它们,然后是讲它们写下来。
作者认为,首先我们需要以一个第三者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冷静的跨过去。
可能等到做完事之后,也并没有觉得它们有多重要,但是在做事期间,想要控制自己不去想它,简直如百抓挠心。
写下来就不会担心自己忘记,而迫不及待的去做了。
作者写到的有个细节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因为在他提到这一点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的。作者准备了一个很大的笔袋,笔袋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有指甲刀。
为什么会准备这些?
因为指甲开裂、手指尖长出倒刺,如果不马上解决掉,真的非常容易转移注意力。不处理它们,注意力似乎就是再也解决不了了。
2.集中注意力的秘诀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细化目标,我们经常设置不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比如,我今年读52本书。
其实如果是读52本书,就意味着一周需要读一本,那么如果一本书是300页,一周下来每天需要读40多页,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多长时间去读完这个40多页呢?这些都是需要细化的内容。
作者还进一步提到,我们要将截止时间定的更加短一些。例如,本来设定的是一小时读40页的书,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我每30分钟,读20页,甚至是每20分钟读15页左右。
“这样,专注度会更加敏锐”。
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到很多其他的小秘诀,如果觉得我提到的这些点有启发,可以去读读原著。
后面一篇我将继续解读这本书的提到的如何迅速提高成绩、如何制定计划以及,如何摆脱低潮期等等的学习方法,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