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无聊且无趣。
每当这个时候明明知道读不进去书,但还愿意硬着头皮读。因为除了读书,我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看着大段的文字,明明该翻页了却不知道看了些了什么。我只知道这本书叫《白银时代》,是王小波写的。
有人说看不懂王小波的书,其实我也看不懂。在我看来,就是消磨时间。与其说是学习王小波先生的处世哲学,我更喜欢把它形容为听着一个聪明的笨蛋讲故事。
每当无聊透顶的时候都爱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看,其中原因有三:第一,他的很多文章都很短,不至于读了一半牵肠挂肚。第二,没有剧情上的故弄玄虚,让人读着读着总得思考。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提到的那些人或者作品大部分我都知道,而且和他的看法基本可以保持一致。
今天要说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97年第2期《花城》杂志。现在被收录在《白银时代》作品集中。坦白讲,这篇短文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体会。即使刚刚合上书,我也只隐约记得这里面提到了“写小说”“审稿”“和老师发生性关系”等零散信息。小波想表达什么深层次的东西我不想深究,但是满满的无聊感一眼见底。
百无聊赖,千篇一律的工作,生活,性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王小波笔下的人物和生活轨迹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这种接地气的语言,逻辑让人有亲切感,且感同身受。读了太多长篇经典文学作品的我们,往往习惯于一边感叹主人公出身的不幸、遭遇的离奇,同时羡慕他们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
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可读性么?屌丝逆袭成功迎娶白富美,机缘巧合下嫁给了霸道总裁的桥段的确吸引人,但我只在小说中见到。.
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普通人。
说说我自己,现在和王小波书中描绘的场景差不多。办公桌前,面对电脑。双脚交叉叠放在椅子下边。空中凝结着一种让人犯困的热气时有时无,玻璃因为长时间不擦附着着一块块白色的斑点。左前方的大姐刚刚从放空状态中回过神来,下意识的掏出手机划了几下屏幕。看得出她在打发时间,也看得出她很无聊。
为什么会无聊,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其实无聊并不可怕,在我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常感无聊。
我害怕的是无趣。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无趣那真的很无趣(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语病)。我不喜欢结识无趣的人,我也努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圈中也算有口皆碑。但我深知,按照自己的标准,我离有趣还差的很远。首先我很会逢场作戏,与朋友相处中以睿智形象示人。
偶尔吟一句诗歌或者提提哪位名人的某句名言,在他们看来有趣且有文化。另外在工作中,我也挺有“眼力件儿”,对于领导的言外之意,下属背后的小动作了然于胸。刚开始我对自己掌握这项技能洋洋自得,时间久了不免落下 “滑头”之嫌顿感无趣。
说说什么是有趣。在我看来,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有趣的前提。有趣同样有高低之分,所谓的低级趣味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之内。有趣的人不一定非常聪明,但一定不笨。最重要的是,只有相同水平的有趣人在一起,才会迸发出相应的有趣。正所谓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这不就是我在变相的吹捧自己,贬低别人嘛。的确有这个嫌疑,我的无趣不仅来源于自己,也来自生活的环境。
当然了,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不摆脱这个环境呢,去结交那些有趣的人。
带着这个问题,我读了王小波先生的大量作品。他的确比我聪明,同样面对无聊和无趣,王小波先生选择了写作和意淫。假如身边没有有趣的人,那么就自己创造出这样的人。如果对生活感觉到无聊,那么就破口大骂。该硬的地方一定要硬,该扑倒的时候一定要扑倒,敢说敢做的生活和写作,这岂不是另一种有趣么?
改变不了普通人的本质,那就试着接受吧。想硬的时候可以硬,想扑倒的时候有人愿意让扑倒,即使无聊,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