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听单老的《三侠五义》和刘宝瑞先生的《官场斗》的时候会听到这么一套词,叫太后御儿干殿下见官大一级,听着就惹不起。像包拯,刘墉就都有过这样的名分。实际真正的见官大一级也有,不过不是他们,是官差,而且也就只有抓人的时候见官大一级,多大官都能给抓了,平时见到大官了该装孙子还照样装孙子。真实的情况当然不可能有这样权力的官,天无二日嘛。刘墉不会,包青天也不会,这话难道就是老先生们编出来的?未必,应该是老百姓口口相传,一而百百而万,最后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这种级别的官,只能存在于亿万黎民的幻想之中。
要想做这御儿干殿下见官大一级必须有这几个条件:1.人品极为过硬,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污点。2.奸臣必须权倾朝野一手遮天,而且皇帝必须指望不上,但还不能太混蛋,在剧情需要转折的时候他们可以保持清醒。3.还得有个太后啊。
好像是易中天先生好像这么说过,中国梦无非三种——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明君梦最容易做,因为明君会日夜不倦地提醒你,让你相信现在置身的环境完全就是心向往之的太平盛世,时间长了,只要没有被剧烈地刺痛,我们还是愿意相信给我们编造的这个明君梦是真实的。明君指望不上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清官梦,敕封三千岁太后御儿干殿下见官大一级就是这种梦境中的产物,而为这个产品代言的正是包拯、刘墉。
普罗大众觉得日子过得不幸福就会通过自己的幻想强行改变现实,若昏君无道,想方设法刺激君王让他们开天眼重抖擞,比如詹鼠的故事,比如珍珠翡翠白玉汤。但隋文帝杨坚、朱洪武都是有道明君,大概也正因为是明君,他们过而能改的美德才得以流传;但明君数量是很有限的,碰到混账皇帝当朝,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比较出名的有民间四大公案、七品芝麻官这些;清官如果也不得指望,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侠客身上了,侠客以武犯禁,扫清世上污浊,路见不平一怒拔剑。
然而唯独没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法律身上,他们宁可相信见官大一级这种自己想出来的bug,同理,他们也不相信杀人偿命这种道理,宁可选择以武犯禁。大概这算是中国特色吧,我想不出来是法治自上而下的难以推行还是人民自下而上的愿意相信人治。
王法,这个词真是太妙了。我若是王,我便是法。我不是王,我不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