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将聪明定义为: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正确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有多少清晰准确且正确的联系。所以说明确“概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一句话说:我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知道无数道理是不是等于真正理解,理解后是否践行。
老师说比不知道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可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是很痛苦的。
今年的年度计划里有两门考试,5月二级建造师考试12月日语二级考试。就在二建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有那么一瞬间感觉时间不够用了,觉得之前不够努力时间浪费太多按自己现在复习速度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可能大家也都有过这种体验。也就是说这不是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现象。那我们仔细复盘整个复习过程,了解一下我们产生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
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其实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学都学了就考个证吧,说不定以后还能用上呢。于是抱着这种心态开始了复习,制定了严谨的复习计划,每天看多少页书,背多少单词。(我是一个多么喜欢做计划的人,但是很少有做的完的…)刚开始的几天还能够坚持,可过了几天觉得没什么效果答题成绩也没提高,进而就放弃计划了。直到突然有一天发现离考试时间已经很近了,然后有接着捡起来开始匆忙的复习。接着复习了两天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我不是更加努力的加紧复习,而是开始怀疑自己觉得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进而放弃了这次考试。这就是我一次备考的全过程。
那我们现在开始将时间轴拉回到最开始,在决定报名时其实脑子是混乱的只是凭感觉或是看别人有这个证就决定自己也应该考一个,完全没有思考这个证对于自己有什么意义。那我们现在重新思考一下日语二级考试的意义,学习一门外语首先是更能增加我们对外面世界的理解,而且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所以二级考试就是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检验。所以报名考试非常重要。明确了这件事的意义,把他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务也就有动力了,不在用“苦哈哈”的坚持了。我们都希望学了就立马有效果,立刻看到自己的进步,而现实总是不能如愿因为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先有量变才能有质变。所以不能对短期有过高的期望,刚开始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因为长期来看我们一定是在进步的我们要改变的也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将来的自己”。当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的那一瞬间其实是对当下的现状和预期相比觉得差得太多了,对现状很不满意。而现状是过去积累的结果,“预期”也是现在到将来的一个积累。积累一定是个过程,是没办法一蹴而就的。
总结一下面对一个选择或是做一件事,我们首先要跳出当下在更高的一个视角长期的来考虑,这样我们就不会拘泥于眼下的得失。心怀希望,相信通过今天的努力未来一定可以更好。保持耐心,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第二好的就是现在。新年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