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七篇出端,是时候该写一下序了,不然后面写到的很多东西看起来会比较费劲。
先说一下欧阳峥荣读小学是在90年代。虽然当时已经改革开放10多年了,但是,在相对偏僻落后的农村,封建的思想还是相当地严重。包括土地、节日风俗、婚姻、教育、生育等等一系列的礼节与思想正在从传统向科学这条道路上逐步改变着。
欧阳峥荣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长大的,既有老一辈人对他深度影响的传统思想,也有从课本、教育中学习到的新科学方法。在这两者既有冲突的夹击下,欧阳峥荣思想往何去何从,一直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可以在他的成长中慢慢熟悉。
再说一下欧阳峥荣所在的村子,叫做欧阳黄村。从名字的组合就可以看出,这个村子只有两个姓氏。一个欧阳,一个黄。欧阳姓氏的人数比黄姓人数多上好几倍。理所当然,欧阳在前面这样的命名村名是最合适不过了。为此,两个姓氏还动过手呢。当然,这是很老的故事了,欧阳峥荣是从他80岁的爷爷口中所知。
欧阳峥荣这一代是这里欧阳家族的第四代。父亲是第三代,爷爷是第二代,祖爷爷是第一代。欧阳峥荣当然没有见过祖爷爷,只是每年的清明节会到他的坟上拜上三拜。
欧阳家族从爷爷这一代就一分为三。三个家族虽说同一祖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家各户多多少少都会产生这种那种的矛盾,从来没有因为同一个姓氏而停止过争吵。
而相对人数很少的黄氏家族,彼此之间会相对和睦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黄氏家族全部都居住在欧阳家族的一河之隔,这种争吵矛盾会显得少得可怜。
最后说一下欧阳黄村的整体布局。村里的房子都是依傍在流穿整条村的啊婆河而建。欧阳家族分布在河的东边,黄氏家族在西边。阿婆河是村里的母亲河,人喝的、庄稼喝的都依靠它的哺乳。在阿婆河的两边除了房子,就是一排排整齐的耕地。有种稻谷的,有种花生的,也有种番薯、玉米的,但凡是地里可以生长的农作物基本都有人家种植。阿婆河一直守卫哺乳着他们的一切。
好了,序,就写这些了。后期关于很多人物或者其他需要描述的,再一一通过小片段来讲述。通过上面大体的描述,就是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接下来会发生的诸多事情。
欧阳峥荣和李梅花相伴着走出了学校门口,下午放学了.....